11月04日訊
11月4日,央行網站發布周小川署名文章。文章表示,去年,股票市場推出了滬港通,人民銀行在這方面參與做了大量工作,今年還要推出深港通,表明中國資本市場打開了新的聯通世界的渠道。
分析認為,深港通漸行漸近已是不爭的事實,提前做好功課,對投資百利無一害,證券時報小編整理了部分資料,以供參考。
在深交所和港交所同時上市的公司有望入選首批深港通標的股,此外,深港通標的有望包含中小板、創業板股票。業內預測,在創業板458家上市公司里,流通市值在42億元以上,且2014年、201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分別在20%、10%以上,又屬于節能環保、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有17家,分別是華誼兄弟、網宿科技、掌趣科技、金城醫藥、巴安水務、立思辰、騰邦國際、先河環保、東方國信、互動娛樂、飛利信、樂視網、神州泰岳、漢得信息、千山藥機、順網科技和三六五網。有市場分析稱,這17家公司符合深港通試點初期標的股的要求,未來成為第一批深港通試點個股概率極高。
另海通證券此前發布研報認為,如果深港通開通,A股受益品種邏輯仍和滬港通類似,即低估值、高股息率、品種稀缺性的個股,如格力電器、萬科A、云南白藥、五糧液等等,而A股中信息技術等個股可能會受到冷遇。港股方面,考慮到估值溢價,港股的科技類、優質中小盤標的是市場關注熱度較高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