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青島11月3日電(記者張旭東)兩家非營利性國際機構3日在青島宣布,深圳聯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成為中國首個獲得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的遠洋企業,海南瓊海東平錦東養殖場和海南澄邁星源養殖場成為中國首批獲得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ASC)認證的羅非魚養殖場。
?。停樱煤停粒樱谜J證是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國際標準。面對世界漁業可持續發展趨勢,尋求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國漁業企業的必由之路,而通過對接國際綠色標準成為部分中國漁業企業求變的重要途徑。
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是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荷蘭可持續貿易行動計劃于2010年共同發起的獨立、非盈利機構。
海洋管理委員會也是一家非盈利性國際機構,致力于在全球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保障未來水產品供應。目前,全球250多個漁場的1000萬噸水產品獲得其認證,在100多個國家銷售,占野生捕撈海產品的10%。
深圳聯成遠洋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新東介紹,他們共花費兩年時間獲得MSC認證,包括建立產品可追溯體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統、培訓船員及建立船隊操作手冊等。
這家企業在太平洋帕勞、拉羅湯加、波納佩等地建有基地和船隊,主要從事金槍魚捕撈,其水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隨著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基地和船隊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時,每條魚都可追溯其捕撈漁船、時間、海區、運輸和分銷等信息。”周新東說,“有了MSC認證,有利于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和品牌推廣,有助于企業將來開展精加工,直接打入終端市場?!?/p>
隨著世界人口增長,全球水產品需求持續增加。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到2030年,全球還需額外增加4500萬噸水產品才能滿足持續增長的需求。
該機構的最新報告指出,世界漁業超過28%的捕魚活動為過度捕撈,這大大增加了魚類資源枯竭風險。而傳統水產養殖業帶來的負面影響,諸如水體污染、水體富營養化和外來物種入侵等,讓海洋環境不堪重負。
海洋管理委員會全球商業總裁尼可拉斯表示,中國不僅是漁業產出大國,而且是漁業消費大國,是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不容忽視的重要國家,在中國出現一批獲得國際認證的漁業企業影響深遠。
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說,去年中國水產品產量6461.52萬噸,連續26年蟬聯世界第一,水產品出口量連續13年蟬聯世界第一。
海南澄邁星源養殖場屬于海南翔泰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劉榮杰說,過去一年多內,企業升級養殖場基礎設施、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開展員工培訓、優化養殖場生產管理,年產3000噸的羅非魚養殖場獲ASC認證,拿到了歐洲市場的“敲門磚”。
海南瓊海東平錦東養殖場母公司海南蔚藍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楊華穎介紹,在獲得2000畝養殖場ASC認證基礎上,企業將繼續推進5000畝、年產8000噸水產品養殖場的ASC認證,以在獲得較高收益同時,創造優良、綠色和生態的養殖環境。
今年4月,遼寧獐子島集團拿到中國首張MSC認證。福建省東山縣??a集團有限公司也在致力于MSC認證,并已通過預評估。
世界自然基金會市場轉型項目總監金鐘浩說,希望明年看到更多中國漁業企業獲得國際認證。已經獲得認證的企業要不斷進步,因為ASC認證標準在不斷更新。
尼可拉斯表示,國際認證并不是限制企業發展,而是給企業提供更高的發展平臺。例如,獲得國際認證即可在注重環保信譽的市場供應水產品,在維持現有市場基礎上開拓新市場,挖掘潛在溢價收益,提高企業聲譽度。
除了漁業企業致力于國際認證,中國政府也在積極引導漁業轉型升級。2013年,中國出臺了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崔和介紹說,去年中國拆除了大量非法漁船,僅浙江省就銷毀非法捕撈漁船上萬艘。今年,因污水排放不達標,中國已關閉水產品加工企業500家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