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放開二孩,市內多家三甲醫院兒科、婦產科相關負責人均表示醫院要提前備戰。(資料圖)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黎楚君 通訊員 穗衛計委宣 易靈敏 溫志勤 朱穎賢 張燦城 謝海庚 黃賢君 白恬 王萍 林惠芳
廣州約有174萬對夫婦(妻子在育齡)尚未生育二孩
昨日,新快報記者從廣州市衛生計生委獲悉,根據2015年度廣州市計劃生育統計報表,廣州市戶籍人口已婚育齡婦女總數1653467人。其中,已育有一個孩子的夫婦有920758對,占55.7%;無孩夫婦則有153923對,占9.3%。常住人口方面,已婚育齡婦女總數3014323人,其中育有一孩的有1465361人,占48.6%;無孩的278527人,占9.2%。以此計算,廣州目前常住人口約有174萬對夫婦(妻子在育齡)尚未生育“二孩”。
市衛計委表示,未來廣州市將嚴格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的部署、要求,有序推進各項計劃生育政策開展,包括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嬰兒潮”可能襲來,人手緊缺問題本來就突出的婦產科和兒科更感“壓力山大”。醫院紛紛表示,兒科醫生告急,產科醫生也不足,放開二孩后,將要想辦法加人手、加床位。
醫院要提前備戰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產科主任劉慧姝接受新快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單獨二孩”政策落地后,該院產科的分娩量明顯增大。據介紹,去年兩個院區的分娩量超過17000例,同比上漲15%,預計今年超過2萬,明年預期也會增加。
“全面放開二孩,醫院確實應當要提前備戰。”昨日,市內多家三甲醫院兒科、婦產科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記者了解到,日前國家衛生和計生委一項統計顯示,國內兒科、婦產科醫生緊缺,尤其是兒科醫生總人數歷年來不升反降。為應對這一現狀,此前國家還采取“對急診和兒科醫生執業采取降分方式”來尋求更多人才。
數據顯示,2010年左右,中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師來為他們治療,近兩年這個比例下降到每千個兒童只有0.41位。具體到廣州,目前廣州只有約2370位兒科醫生,缺口可能差一倍。而廣州專科醫院市婦兒中心日常接診1萬人次,流感、手足口病流行季接診量突破1.5萬人次……
兒科專家表示,廣東是全國的兒科大省,總共有8200名兒科醫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十幾個百分點。即便這樣,還是存在巨大缺口,比正常配置缺了3/4。
目前超負荷運轉
記者了解到,市婦兒中心醫院去年門診量397萬人次,出院人數8.1萬人次,醫生929人、護士1165人。在醫生不足的情況下,醫院只能動員醫生加班。醫生基本上不可能準時下班,尤其是就診高峰期,白班醫生每天起碼工作10小時。
“現在一名兒科醫生要干4個人的活。”省婦幼保健院門診部主任張桂輝告訴記者,省婦幼2015年全院開放床位數1120張,其中婦科三院區共166張,產科三院區共267張,兒科三院區共175張,新生兒科三院區共254張。全院衛生技術人員1676人,產科醫生57人,產科護士172人,兒科醫生93人,兒科護士248人。張桂輝預計政策放閘后,會對婦科、產科有壓力,“如果扎堆生,可能臨時會適當增加出診醫生,或增加醫生出診時間來應對,而長遠,則肯定要繼續招聘醫生,滿足社會需要,特別是兒科、產科醫生。”她感嘆說,現在兒科比較難招、兒醫壓力已經比較大,未來壓力會更大。
已提出加聘人手
談到招聘,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辦主任陳超表示,兒科醫生和護士最難招。“降低標準招人,兒科醫生還是嚴重不足,不是不招,想招,但招不到。另外,現在學兒科的男性少,進來的大部分是女大夫,要產假、要生孩子,碰到這種情況,真是抓狂。醫生對加班已經是麻木狀態。”
陳超表示,會根據現狀,測算接診能力,出臺相關措施。“政策一出來,這兩天就有護士長與我說,放開二胎,護理部要招更多的人了。近期用人計劃要增加用人數。”陳超表示,護士流動性大,長期處于缺編狀態,但三分醫療七分護理,要給產婦、新生兒更好的服務,護理也必須要跟上。
另外,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三甲醫院新生兒床位也緊張,只能加快兜轉,有的醫院順產的產婦,頭天生,第二天就出院,剖腹產也只是多住一兩天而已。
建議
放開二孩 應提前增加醫療資源
“長期以來兒科醫生風險大、待遇低,想招到兒科醫生很難。而且醫院病兒人滿為患,兒科醫生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學歷較高的醫生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專科醫院和大型綜合醫院的兒科。”廣州長安醫院院長蔡鴻均表示,這些問題導致跨區域就診不在少數,造成專門的兒科醫院就診人數增多,醫務人員不堪重負。
為了應對兒科、產科醫生可能滿足不了即將大量出生的寶寶。蔡鴻均建議,放開二孩應提前增加配套措施、增加醫療資源,加大對產前診斷、產科、兒科及相應專科醫院的投入,尤其是兒科醫療資源和醫生數量。
“結合國家的政策和基本國情來看的話,政府可能逐步放開民營醫療機構開設產科,來緩解生育小高峰帶來的壓力。”蔡鴻均表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公立醫院引入競爭,另一方面也是為市民提供多樣化的選擇。
同時,由于現在家庭對兒女的重視程度提高,對醫療的要求也水漲船高,高端產房供不應求。同時現存的兒童醫院基數小。因此,專科婦產醫院以及兒童醫院發展空間巨大。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由于婚育人群到了高峰,但是環境污染等原因造成不孕不育人群也大比例增加,因此相關的產業如生殖科、婦科,也都會大受歡迎。
相關
大齡產婦 高危產婦將會增加
“二孩政策放開后,大齡產婦、高危產婦相比之前會有一定增加。”蔡鴻均還表示,處理這些產婦的醫院和技術力量在基層比較匱乏,目前產前診斷中心普遍缺失,對優生優育帶來一定的挑戰。
“受孕難、流產易、出生缺陷高發、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多、難產率增高,都是高齡生育的風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產科主任醫師李映桃還告訴記者,由于此次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欲望更強烈的是一大波75年至85年出生的女性。對高齡產婦而言,產科醫生需根據產婦的身體狀況,適當增加檢查次數。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