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杰作》
作者:夏爾·丹齊格
版本: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年10月
夏爾·丹齊格的《什么是杰作》比卡爾維諾的《為什么讀經典》更加激進,他認為連“經典”的表述都是“中性的”,“杰作”才是更符合它們的描述方式。這是丹齊格對自己心中那些杰作之神的膜拜和崇敬之詞,祝禱和祈愿之語,并暗暗召喚著同類教眾,運用斷片的隨筆寫就,飄忽的思緒試圖抓住心中最完美的杰作定義。
全書的每一個小片段都在定義“杰作具有哪些特質”,讀過杰作肯定心有戚戚:杰作不可復制,寫出它們的作家仿佛受到神意委托。缺陷也成為杰作的一部分,太完美和死亡無異。如果一部杰作受到更多數人歡迎,那么它一定是被誤讀的。杰作只有小圈子的人才能真正懂得,他們在杰作誕生伊始就認識到了它們的價值,和大多數人無關。“沒有杰作的人生將會多么無聊,只不過大多數人依然會活下去”。丹齊格自詡“精英主義者”,這本書的精英味道特別濃郁。
杰作的神性在于“杰作以令人驚喜的方式出現,它的出人意料和卓越超群讓人錯覺它來自神靈……杰作之所以存在與其說是為了昭示意義,倒不如說是為了賦予形式。它是有形戰勝無形的一場戰斗”。評論界、學術界、普通讀者不能決定它們的價值。杰作就像小團體的符契密文,“杰作的地位來自富于感受力的人們所達成的默契,他們博覽群書而且樂于發現高級的事物”。
《追憶似水年華》是丹齊格最推崇的杰作典范——“它是一項堅忍不拔、細致入微、精雕細琢的工程;又是一份鴻篇巨制的訃聞(關于一個世界、一個世紀、一個童年),如此法蘭西,如此上流社會,如此條分縷析,帶著一種不可思議的真誠”。丹齊格對于一些作品的貶抑,已經有點超出讀者的好惡范疇,成為對瀆神的譴責了。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尤利西斯》。丹齊格評價它“屬于那些依靠人們的解釋而經久不衰的杰作,這對于那些沒有把寶押在神秘感上的杰作相當不公平。喬伊斯在這本書里想做的,不就是廢除杰作嗎?他仿佛把鉆井插進了西方最古老的杰作里,試圖從源頭把它榨干”。如果《芬尼根守靈夜》之后喬伊斯還寫一部書,那紙頁將會全部涂黑。喬伊斯居然用一部杰作“褻瀆”了杰作的先輩們,甚至試圖將它們徹底顛覆,讓一切實體都成為虛無,這是多么嚴重的叛教!
杰作的不朽在于它的神性。杰作是供奉在每個讀者心中的神祇,代表著他們內心最深渴望的具象化呈現,描繪了他們最向往的世界。若有幸遇見杰作,讀者真該感到幸福,因為杰作穿過我們,讓我們的一部分和杰作共鳴,成為接近杰作的更好自己。
書評人 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