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你所看到的網絡主播分兩種,一種是有‘工會’的,一種是純個人的。”九魚傳媒CEO李旭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兩年前,網絡主播活躍的舞臺主要還在PC端,頂峰時期全國直播平臺近200家之多。對于平臺而言,一個個去管理主播并不現實,于是就出現了“工會”——一個“工會”吸納一批主播,批量入住某平臺,代表主播和平臺談條件,并對旗下主播進行管理和運營維護。甚至在當時,很多直播平臺只允許“工會”入駐,不允許個人主播入駐。2016年以來,全民直播趨勢如火如荼,這也降低了主播的入行門檻。李旭稱,目前像映客這樣的全民直播平臺上,很多主播都是自發入駐,這對“工會”造成一定影響,但他們還是會通過其他形式入駐平臺,而主播背靠“工會”或經紀公司,也能享受到很多資源的扶持。
頂級主播月入200萬?
這只是極端個案
此前,網絡上流傳的一份“某直播平臺金牌主播價目表”顯示,該平臺“身價”最高的主播簽約價已達到一月200萬。從業三年的李旭認為,其中水分頗大,像PAPI醬這樣的頂級網紅確實收入不菲,但這也只是極端案例,“如果哪個主播告訴你月入10萬,基本上都是假的。”
以專業經紀公司而言,線上掛靠的主播是最基礎的業務,公司還會在掛靠的海量主播中挑選優秀者重點培養,形成掛靠主播—藝人實習生—獨家藝人的人才梯隊。藝人實習生,大多是科班出身,公司會對其進行系列培訓,通過各種方式增加曝光度。獨家藝人則幾乎作為公司一員,在公司上班,參與各種策劃和拍攝工作,享受最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