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怎么說?
2016年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也不約而同的關注了就業話題。來聽聽來自各行各業的他們都說了些什么?
宗慶后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農村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突出
宗慶后認為,造成農村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和縣級城市的就業機會少,迫使大量農村大學生拼命往大城市擠,結果不僅競爭愈加激烈,收入亦很低,城市生活成本又那么高,農村大學生真正要在城市扎根亦非常困難。
他建議一方面要加快東部地區傳統制造業向中西部地區、向中小城市和縣級城市發展,便于農村大學生在本地就業;另一方面國家亦要大力發展農村地區和縣級城市的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事業。
最后,為鼓勵、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和小城鎮就業,國家亦應當制定相應的政策保障和提高他們的收入,鼓勵他們回家鄉就業。
劉英姿代表(武漢市政府副市長):適當降低期望值
劉英姿表示,目前大學生就業、創業渠道很多,如果說就業難,那可能是難在今年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
她建議大學生找工作時可適當降低期望值,還可以考慮一些公益性崗位,比如農村教師的幫扶計劃,可以去基層干一兩年,有了一定歷練后再去找工作或報考公務員。同時要鼓勵學生創業。
李曉林委員(北京林達集團董事長):先就業再創業
李曉林表示,對于大學生就業,應當鼓勵他們先就業,積累工作經驗后再去創業,以提高創業成功幾率。
“以我自身為例,我是做房地產的,但我并不是直接創業的,我工作了11年之后,積累了大量工作經驗、社會閱歷并對想從事的行業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做出創業的決定。創業的路上充滿艱辛,遠不是想象的那樣簡單。”李曉林說。
馬敏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大學培養應更具針對性
近兩年,馬敏到基層調研,發現各地最需要的是“音體美”教師以及學前教育教師,于是這兩年,華中師范大學開始大力加強這幾個方向教師人才的培養。
他還建議,由政府牽頭利用大數據搭建一個供需平臺,讓各高校、系、專業能及時了解用人單位的對口需求,那么大學培養人才時,就能在市場導向下更有針對性,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會更順利。
張亞忠委員(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更多已是市場在選擇大學生
張亞忠表示,市場用工觀念的轉變、應屆畢業生數量的居高不下,這些因素都會讓市場對畢業生專業技能的要求進一步提高?,F在的大學生就業,已經更多是市場在選擇大學生。
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面對這一問題,大學生在學習專業之余,要培養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編輯/駱沙 綜合整理自人民網、網易新聞、荊楚網、觀察者網、智聯招聘、微信號四川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