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演員和劇務
都要和春晚劇組簽訂“保密協議”
如果你是演員,其實也沒有辦法正面泄密。為保留觀眾對節目的驚喜感,春晚劇組與每個進入春晚劇組的主創、演員甚至劇務都簽有保密協議。如若違反協議,將會被導演組請出春晚劇組。“保密協議”中最重要的有3條:1.保守春晚秘密。不管是語言類節目,或是歌舞類節目,不得將節目內容、劇情、臺詞提前對外透露。2.節目在春晚正式公演之前,不得提前曝光春晚節目的審查過程及內容、細節,不許私自帶記者進入春晚劇組采訪。3.參審不同節目的演員之間,不能互相泄密。在春晚最為鼎盛的時候,演員上春晚既是榮耀,也確實會提升其后一年的演出價格,因此不少演員會向媒體私下透露自己將上春晚,甚至會以助理等名義“夾帶”記者入場,以此交換記者的稿件中提到自己的信息。不過,這種泄密通常比較好判斷,損失也不會太大。
媒體記者
對春晚劇組“愛恨交加”
如果你是記者,問題比較復雜。1995年,春節晚會導演組曾邀請了北京、上海20多家媒體的記者一起在央視職工食堂吃飯,歡迎大家給春晚劇組提意見。明星們當時與記者也相處甚好,在彩排后臺,剛剛成名的毛阿敏、趙本山等,對記者的傻瓜相機拍照“來者不拒”。
2000年以后,春晚劇組保密措施“升級”。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娛樂工業成熟,明星們開始懂得維護自己的形象。據說,1998年春晚后臺,某天后堅持化妝后才能拍照,與多名記者發生矛盾;第二個則是主要原因,2000年前后,隨著關注度提升,春晚籌備過程中的修改、人員替換都會被媒體曝光放大。但春晚導演組仍舊會在第五次彩排(錄備播帶前最后一次彩排)時邀請記者觀看晚會,希望達到預熱的效果。即使在這種場合,記者與普通觀眾的待遇也是一樣的。因此,早在春晚邀請之前,記者就會各展手段進入春晚現場,打探各種消息,曝光舞臺布置。在趙本山小品為春晚壓軸的那幾年,有人不惜帶入錄音筆,錄下小品的全部內容,曝光所有笑料。為了防范提前“泄密”,趙本山在第一次、第二次彩排時通常并不露面,第三次、第四次彩排時,露面也只是表演小品的大部分內容,想看到小品最大的包袱,還真得等到除夕當天。
哈文執導春晚后,春晚開始通過官方微博與網友積極互動。對媒體,哈文變被動為主動,通過座談會以及網絡訪談的形式與媒體溝通;劇組也會更主動向媒體發布一些人員、內容的信息,保證春晚信息傳播的通暢和準確。不過,以往邀請記者看春晚彩排的慣例也被取消。
今年,青年導演呂逸濤首次執導春晚,春晚的宣傳策略變得更加“簡約”——基本只通過官方微博“廣播”消息。為了提前得到更多消息,記者們又開始“重操舊業”。
當然也不可否認,隨著觀眾心態的日益成熟,隨著娛樂方式的多元化,隨著各衛視春晚的崛起,央視春晚如今正在逐漸回歸其作為一臺晚會的正常屬性。文/本報記者 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