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年
延年、喬年
陳延年1898年出生,他在安慶度過了私塾、尚志小學、全皖中學的求學生活。他自小窮經究理,不茍言笑,對舊書掌故、新書知識都有興趣。
他與小其四歲的胞弟喬年感情深厚。因其父陳獨秀早期任皖省柏文蔚都督府秘書長,恰好安徽都督袁世凱的親信倪嗣沖奉袁世凱之命派手下打手追捕陳獨秀等一批進步知識分子,還聲明要斬草除根。陳獨秀逃亡日本,延年兄弟得到消息后后逃至懷寧鄉下躲過,免遭毒手。
陳松年晚年回憶,他的祖父陳昔凡剛去世,靈柩還停在家中,倪嗣沖派來的一批打手突然來到家中,沒有抓到人,便抄了他的家,還搶走了陳家珍藏的一批字畫,并揚言要抓走陳獨秀的三個兒子。
此時延年、喬年聽說官兵要抓人,便急忙跳墻逃走。而松年那年才3歲,翻墻時不慎跌落在鄰居家的澡盆里。鄰家的一婦女見松年掉進澡盆后,急忙就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順勢裝出要給松年洗澡的樣子,就這樣松年才沒被抓走。為此,官兵卻將陳獨秀的長兄陳孟吉的兒子陳永年當做陳獨秀的兒子抓去了,還讓他坐了四年牢。
1915年延年17歲,喬年13歲,由其父接到上海求學,讓他們見見世面,意在培養見識,開闊眼界。兩年后,雙雙考取震旦大學。
陳獨秀有一種不同凡俗的性格,也表現在對兩位親子的嚴酷要求上。他讓小兄弟倆睡在亞東圖書館發行部門的地板上,外出打工自食其力。兄弟倆勤工儉學,常常吃大餅、喝自來水,平日衣衫襤褸,面色憔悴。
延年、喬年的繼母兼姨母高君曼心生不忍,提出讓孩子回家吃住。獨秀不以為然。高君曼改請友人潘贊化從中說情,陳獨秀剖析說:“婦人之仁,徒賊子弟,雖是善意,發生惡果,少年人生,聽他自創前途可也。”
事實上,兄弟二人的倔強個性也酷似其父。連經濟條件寬裕、十分疼愛他們的祖母從皖抵滬來看他們,流淚要給以補助照顧,均被拒絕,兩兄弟聲言決不依靠任何接濟。
陳獨秀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對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并無直接影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陳獨秀不顧凡俗,與姨妹高君曼意氣相投,終于同居結婚。陳延年站在生母高曉嵐一邊,對其父缺乏聯系和感情。
在當時中外各種復雜思潮影響下,陳延年因為能閱讀法文原著,曾一度信仰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的無政府主義。在赴法勤工儉學之后,陳延年兄弟放棄無政府主義轉而篤信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在旅法少年共產黨旅歐支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陳延年與趙世炎、周恩來等同被選為委員;后來回國在上海、廣州,他是與趙世炎、周恩來齊名的革命家。
1923年,由于國內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央派遣延年、喬年兄弟同趙世炎等人從法國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一年后,因國共合作的需要,陳延年等奉命回國往上海黨中央報到,隨即被派往廣東工作。
回國后,兄弟倆都成為中央委員,陳延年曾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在黨的會議上父子三人以“同志”相稱而不論父子情。
鄭超麟回憶,某次,陳延年自外地來滬,鄭陪他往見總書記。原以為相別數年的父子相見場景會很激動人,但爺兒倆卻平淡如路人——陳獨秀正在石庫門房子的天井里等候,見到兒子出現,表情安之若素;而延年也一樣,隨手拖來張椅子坐下就談起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