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車碰到的次數自己都記不清了”
鄭州市有近2萬名環衛工,他們的工作環境和狀況到底如何,記者選取了兩個交通繁忙路段,跟隨幾名環衛工,進行了親身體驗。
金水路是鄭州城區主干道之一,從杜嶺街到紫荊山立交橋一段2500米的路面保潔由60歲的王軍營帶領一個36人的班組負責。他們每天早上4點半就要開始工作,這時車流量少,方便清潔,也相對安全。
記者看到,早上4點半左右,該路段車流量并不大,但車速卻比白天快上好幾倍。大型清潔車沿著隔離欄進行主干道路面清潔,環衛工人一個掃一個鏟,主要負責人行道和主干道邊緣清潔。
據介紹,對他們來說最危險的是撿拾路面中間的紙片、煙頭和清掃立交橋。王軍營說,有一次立交橋上一輛失控的轎車撞飛了護欄,差點砸到正在橋上工作的環衛工人,與死神只有一拳的距離。
60歲的張桂芝在這里工作只有一年多,就已經被電動車剮倒兩次了。“還好沒什么大礙,干這個,都得小點心,不小心肯定有事。”張桂芝說。
他們還總結了一些避免危險的辦法:車多時,他們一般不會直接到路中間清掃煙頭、紙片,而是等車輛帶起的風將這些煙頭、紙片刮到路邊時再打掃;到路中間打掃,他們一般會倒著掃,這樣可以看清迎面而來的車輛,減少事故發生。
晚上10點多,主干道花園路依然車來車往,56歲的徐治河還沒有下班,他干環衛工已有14年了。他說,這些年,被車碰到的次數自己都記不清了。“之前害怕,干習慣了就好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干環衛工這一行的,眼睛要放亮點。”
徐治河說,公交車最嚇人,公交司機開車擠人,公交站周圍又是垃圾最多的地方,每次清掃,他的心都懸著,公交車龐大的體積和較快的速度讓他防不勝防,他已經被公交車蹭倒好幾回。
? 杜絕交通陋習 善待“城市美容師”
據記者了解,城區道路環衛工的作業環境相對來說還算比較安全,最危險的是那些負責城區外圍快車道清潔的環衛工。這些道路貨車多、車速快、垃圾也多,有些道路還沒有實現機械化清掃,全靠環衛工保潔,危險系數也就大為增加。最近的這4起事故有3起發生在城區外圍道路上。
李秀蘭認為,環衛工作業環境險象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車輛超速行駛、司機隨手丟棄垃圾;環衛工普遍年齡偏大,遇到緊急情況反應不及;安全防護措施配備不到位,熒光背心長期使用后不反光;渣土車封閉不嚴灑落建筑垃圾,增加清掃難度等。
她說,保障環衛工作業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不僅需要車主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還需要政府部門為環衛工提供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制定規范的工作流程,加強安全培訓教育,同時,也要加大對車窗拋物等交通陋習的打擊力度。
還有一些熱心市民建議,環衛工作業時除了穿上反光背心外,最好在清潔車上也貼上反光條,作業時把貼有反光條的清潔車放到50米或100米外提醒過路司機。記者采訪的一些環衛工則反映反光背心長期使用后效果下降,希望能配備帶有閃爍燈的反光背心,從而更好地提醒過路司機。
記者了解到,鄭州市城管局也將出臺更細化的措施來保障環衛工生命安全,如加大城市快速路、高架橋、隧道、寬闊而車流量大路面的機械化清掃率,盡可能避免人工參與清掃;要求各環衛公司給環衛工及時、足額配發高質量的反光背心、反光錐等安全防護設施;制訂作業流程和操作規范,明確作業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