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杭州8月31日電(記者韋慧)不久前杭州公交車上一年輕小伙因未給抱小孩的夫婦讓座被對方扇了5記耳光,一時間引發了社會不小的爭議。
????而就在杭州小伙不讓座被打事件以后,其他地方又曝出幾起因不讓座引發的摑耳光事件:8月26日晚,濟南115路公交車上一小伙子因沒給身邊一位帶小孩的婦女讓座而挨婦女一耳光;8月26日下午,長春市102路公交車內一殘疾男子因未給中年婦女讓座而被該婦女扇耳光。
????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說:“杭州小伙買票上車就座是他的權利,讓座是犧牲自己的利益滿足他人。但讓座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須盡的義務,而取決于他是否自愿,即使不讓座也不應該遭遇暴力。”
????不讓座卻被扇耳光,大部分網民表示憤慨。他們認為讓座是道德問題,打人卻是觸犯法律,應受到制裁。有專家認為,人們之所以痛恨打人者,是因為當道德的要求被無限放大時,人們感受到了它的“荒誕感”。
????巴掌扇不出文明。“講道德是一種自愿行為,扣上強迫的意愿就失去了它原有意義和效果;法律是一種強制行為,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浙江省社科院調研中心主任楊建華說,“暴力并不能解決矛盾,也不能糾正不道德,這種不理性將會讓違法犯罪增多,社會變得混亂。”
????馮鋼說:“道德被強制,是一種不尊重人權的體現。不讓座被扇耳光,打人者把非道德理解成了不道德。現在很多人打著道德的名義去侵犯他人的利益。讓座的行為是把自己的利益貢獻出來,這應是一種自愿行為,而對不讓座等非道德行為的譴責是一種道德上的不寬容,這種不寬容有時候能‘殺’死一個人。”
????“道德不是一種功利行為,而是一種自律。”馮鋼認為,“我們德育教育這么多年卻忽視了道德的自律教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應被功利和私欲裹挾。現代社會雖然有很多焦慮,但是,我們不應該忘了道德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