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0月30日電(記者 龔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吳湞日前表示,針對國內藥物臨床試驗數據存在擅自修改、刪除數據的問題,將明確5個重要核查方向,打破企業僥幸心理,同時鼓勵企業主動撤回,一旦被動查出必將從重處理。
吳湞是在此間召開的第27屆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發布會上作此表示的。近期,有關藥品審評審批改革及加強監管的措施頻頻出臺,引起業內高度關注。如7月22日食藥監總局發布《關于開展藥物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以及8月18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數據顯示,在自查與核查工作涉及的1622個品種中,申請人提交自查資料的注冊申請為1094個,占67%;主動撤回的注冊申請317個,占20%;申請減免臨床試驗等不需要提交的注冊申請193個,占12%。可見,臨床試驗數據不真實、不完整的問題確實存在。
不僅如此,藥品重復申報、扎堆注冊的頑疾依舊。記者在會上獲悉,超過100家企業申請的品種有8個,超過50家企業申請的品種有23個,僅這31個品種涉及的申報企業就過千家。
對此,吳湞說,一方面反映企業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藥品申報中的弄虛作假,不僅是仿制藥低水平重復,而且新藥高水平重復現象也已經呈現交錯的態勢。
吳湞表示,解決這些問題,應從五個方面進行核查:
一是各研發機構要主動將臨床試驗數據打包上交,監管部門已建立數據庫,將從中分析出問題所在。二是按申請人進行排查,尤其是申請間隔時間短、申報資料多、價格便宜但數據漂亮的。三是按臨床試驗機構查,部分臨床試驗機構承接任務眾多,個別機構、個別專業1年承擔數百個臨床試驗。四是按照CRO(合同研發組織)來查,比如自查工作中的1094個注冊申報件涉及近百個CRO公司,前20位承接了80%以上的臨床試驗,這20家公司是重點核查對象。五是根據收到的舉報投訴線索進行核查。
監管部門同時對企業主動撤回敞開大門,并對主動撤回者從輕處理,被動查出者從重處理。不僅追究責任人、列入黑名單,申請人3年內不得申請,而且已經受理的將全部退回,之前的也要進行追溯。
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指出,就當前國內制藥行業的情況看,只有憑借高標準、嚴要求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才能倒逼和促動企業認真研發和高質生產,相應的,只有當產品按要求檢驗不合格時,企業才知曉和反省差距在何處。
部分藥企人士認為,嚴控審批對于行業短期是有壓力的,尤其是當前醫藥行業整體增長放緩,行業恐怕免不了一場洗牌。但長期肯定是利好,能從源頭上避免劣幣驅逐良幣,公平競爭。
南方所的研究數據顯示,預計2015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6621億元,同比增長9.1%;2016年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將達到29044億元,同比增長8.7%。
原美國國家食品藥品管理局藥物審評專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龔兆龍表示,盡管中國部分醫藥企業存在一哄而上、浪費社會資源的現象,但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從仿制藥到創新藥,不同企業探索各種研發模式和方向。中國不僅是全球最重要的醫藥市場,未來藥企也會在全球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輝瑞全球研發副總裁譚凌實表示,中國創新研發能力是有的,一些小型公司近兩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嚴查體現了政府的重視,相信好的制度和監管將從根本上改善局面,大幅提高藥品質量,加快走出去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