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土耳其擊落了一架在敘利亞執行空襲任務的俄羅斯蘇24型殲擊轟炸機。這個消息可能會讓很多人驚訝,但是對于一直關注敘利亞問題,熟悉俄土關系的人來說,只有一個感覺“終于來了”。
俄羅斯高舉“反恐”大旗,強力介入敘利亞局勢,似乎占據了道德制高點。為何土耳其竟然如此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呢?這其中緣由要從幾方面說起了。
世仇
首先,俄羅斯從莫斯科公國一隅之地擴展為今天領土面積第一的巨無霸國家,幾個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就是土耳其。
先是俄羅斯借著“東正教”正朔和“東羅馬皇統”繼承人的名義,一口氣殺奔“君士坦丁堡”。兩百多年里,俄羅斯跟土耳其打了十幾次戰爭,雙方的勢力此消彼長。想想看,從今天的烏俄邊界到土耳其有多遠?如果不是一戰中沙皇俄國崩潰了,恐怕今天就要沒啥“伊斯坦布爾”只有“君士坦丁堡”了。
地緣政治理論里面,俄羅斯總是會追求溫暖的海洋出口。這個出口最近的距離,很不幸就是土耳其海峽。當然,西方列強沒有呆子,能阻止就要阻止這個趨勢。于是跟風雨飄搖的奧斯曼一拍即合,最后甚至鬧到了雙方放下身段跟“異教徒”結盟的怪事出來,一起打了一場“克里米亞戰爭”。
一戰后,土耳其海峽公約限制了蘇聯海軍的自由調動,這也是讓蘇聯/俄羅斯充滿了不爽的事情之一。這還是西方為了防備北極熊去溫暖海濱游泳的小伎倆嘛。
再說,奧斯曼帝國崩潰之后,土耳其現代化之父凱末爾走著“世俗化”和“民主化”的“政治正確”路線,引導土耳其“一路向西”。到了后來,為了對付新的“紅色帝國”南下戰略,土耳其竟然都能成了北約唯一一個伊斯蘭文明國家。這也算是戰后國際關系的一大奇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