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發現秦都櫟陽即現閻良 也就是“商鞅變法”的發生地[網絡配圖]
看秦如何“九都八遷”
櫟陽不像咸陽那么有名,可是歷史上一件影響秦未來的大事卻在該地發生,那就是“商鞅變法”。文獻記載,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將秦國的首都從陜西鳳翔的雍城遷至櫟陽,至此,櫟陽成為了新的“秦都”,存在約35年。期間,發生了中國古代歷史著名的“商鞅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為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在秦國的歷史上,歷經了“九都八遷”,秦人緣何如此頻繁遷都,這九都都位于何地呢?華商報記者進行了采訪。
公元前897年,秦先祖被周王賜為附庸,得到了一塊封地“西犬丘”,位于今天甘肅禮縣,也是秦的第一個都城所在地。根據史書記載及考古資料,此后秦國先后遷都至秦邑(今甘肅天水清水縣附近)、汧城(今陜西隴縣)、汧渭之會(今寶雞,汧河與渭河交匯的臨近區域)、平陽(今寶雞陳倉)、雍城(今寶雞鳳翔)、涇陽(今咸陽的涇陽)、櫟陽(今西安的閻良),直至公元前350年定都咸陽(今咸陽),遷移方向非常明確,一路向東,最終建立了大秦帝國。
當時秦人為何頻繁遷都、遷都有著什么樣的作用?據專家介紹,西北地區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秦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環境,不斷東遷。也有專家認為,秦人最初可能因為受到外族的威脅而東遷。但不少專家認為,秦人東遷完全為了秦人自身的發展,其都城的地形越來越開闊,土地越來越肥沃,交通越來越發達,遷都其實也是一個不斷選擇和利用地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