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缸是什么意思?
指佛教中的僧人圓寂后舉行的一種儀式。有坐缸、封缸、開缸。如果幾年后開缸,缸內的僧人顏面如生,肉身不腐,他們就會再被塑成金身,成為“肉身佛”。但我們絕不能從一個修行人圓寂之后,有沒有留下舍利子,甚至有沒有化身肉身舍利(即:肉身佛,肉身不腐),來判斷他的修行成就。
后世僧人選擇“坐缸”,主要目的是為了成就所謂的“肉身不壞”。佛教對“肉身不壞”之追求,最早源于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根據(jù)經(jīng)典記載,釋迦牟尼佛臨終之時,曾囑咐其弟子摩訶迦葉持佛衣缽入定,保持肉身不壞,等待彌勒菩薩降世成佛,度化眾生。佛教傳入中國之后,魏、晉、南北朝、隋、唐多有肉身不壞之記載,此時普遍采用體表涂以生漆等物以隔絕空氣,其中最典型的的為六祖慧能真身像(參考《六祖壇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