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矛盾加劇 中國將如何過緊日子?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布時間:2016-01-29 22:10:01
中新社北京1月29日電 (記者 李曉喻)繼2014年跌破兩位數后,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速進一步降至8.4%,達到20多年來新低。在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之際,減稅和財政支出的方向和重點或將現新變化。 據中國財政部29日發(fā)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中國財政收入約15.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8.4%,較上年進一步放緩;同期財政支出近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5.8%,收支缺口超2萬億元。 財政收入增長減速的直接原因是經濟增速放緩,投資和工業(yè)低迷。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為25年來首次回落至7%以下區(qū)間。同期投資增速不及前幾年一半,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速也低于上年。 此外,減稅降費也給財政收入增長造成了一定影響。據官方數據,僅2015年9月推出的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yōu)惠范圍這一項,當年即可減稅50億元。 考慮到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2016年中國財政收入增速可能會繼續(xù)降低。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坦言,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潛在增長率下降,“收入形勢將更加嚴峻”。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今年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分析人士認為,在“錢袋子”不夠鼓的情況下,減稅料將更加有的放矢,打好“組合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預計擴大減稅力度將在保證不使財政收支矛盾顯著加劇的同時,與產業(yè)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更加強調定向減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也表示,今后減稅應特別注重針對性,以取得更顯著的效果。同時,減稅政策應組合實施,彼此配合,減少“單兵作戰(zhàn)”的低效率。 在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座談會上,“營改增”今年將全面推開以減輕企業(yè)稅負已獲明確。考慮到稅費負擔重是企業(yè)當前的一大痛點,推開“營改增”有助于增強企業(yè)活力,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此外,在楊志勇看來,對小稅種以及對稅收收入影響較小的大稅種局部進行調整,也還有文章可做,如減免企業(yè)所得稅等政策仍有改善空間。 另外,在收入形勢嚴峻之際,支出也料將進一步調整,適應“過緊日子”的要求。 基建方面,官方料將更重視將資金花在“刀刃”上,保證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將獲更大力度推廣。2015年中國各地公布推薦的PPP項目達6600多個,但受難以融到資本金等瓶頸制約,項目落地率并不理想。在此情況下,此前中國設立的1800億元PPP融資支持基金料將加快投入運作,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因投資低迷,保障基建投資仍是今后財政支出的重點,“勒緊腰帶”將更多從收緊行政支出上著手。 截至2014年,中國中央部門已連續(xù)第五年壓縮“三公經費”(因公出國、公務用車、公款接待)支出。 民生仍將獲得有力保障,但重點將更多轉向“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樓繼偉表示,要重點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同時嚴格控制提標增幅,對一些不合理的支出或由于政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支出,要壓減或取消,以增強民生保障可持續(xù)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