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票據業務自查或開始 股市面臨資金外流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1-29 14:30:05
網易財經1月29日訊 近期“票據”案件頻發,先是本月22日,農業銀行公告稱,近日,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39.15億元。隨后,1月28日彭博新聞社又曝出:中信銀行蘭州分行去年發生9億-10億元騙取票據承兌案,該案去年第四季度因股市下跌而暴露出來。 中信建投對此發布研報稱,票據貼現進入股市估計并非個案,通過票據貼現余額與上證指數的對比,可以發現其有強烈的正相關性。 中信建投表示,農行事發后監管趨嚴厲,金融系統會大力清查,尤其是涉及股市的資金,預計銀行業馬上會啟動票據業務全面自查。 中信建投指出,票據問題往往涉及內外勾結,窩案或為主要形式。融資方平倉資金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核查難度較大,銀行自查需一段較時間,其間金額較大的黑天鵝事件事件案件或逐漸暴露,銀行利潤也可能受到影響。 對于資本市場的影響,中信建投認為,相關違規資金猶如驚弓之鳥,為及早平倉脫身或提前賣出相關資產(由于票據融資期限較短,投資資產流動性通常較強),因此,股市、債市可能因此面臨短期資金外流。 以下為研報全文: 來源:中信建投證券研究報告 1、近期銀行票據業務到了風口浪尖 (1)12月底,銀監會下發203號文,對票據業務風險作出提示,對通過票據轉貼現手段消減資本占用、掩蓋信用風險、創新“票據代理”規避監管等7種典型問題進行了提示,強調將“低風險”業務全口徑納入統一授信范圍,禁止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 (2)農行公告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經核查,涉及風險金額為 39.15 億元。據傳風險事件如下:銀本票在回購到期前,就被某重慶票據中介提前取出,與另外一家銀行進行了回購貼現交易,而資金并未回到農行北分的賬上,而是非法進入了股市,而由于股價下跌,出現巨額資金缺口無法兌付。 2、2015票據業務特征:票據融資減,貼現增 (1)2015年1-11月,新增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減少1萬億元。 12月未貼現承兌匯票增1545億元,同比增944億元。 (2)2014年4季度起,票據貼現余額暴增,從2012-2014年2-2.5萬億猛增至2015年3季度的4.3萬億。 3、為什么票據融資大幅減少? (1)同業業務吸引力下降作為買入返售抵押品和非標資產交易品,銀行承兌匯票是銀行在信貸與同業、理財等表外融資渠道之間騰挪轉換的重要媒介和工具。未貼現承兌匯票的大幅減少反映了同業業務的收縮。分階段看,1-6月是降息后銀行業存貸息差壓力最大的時候,股份行等普遍加大了信貸或投資比重,收縮同業業務,同期新增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減少7500億。7-11月資產荒襲來,銀行存貸息差企穩,調整資產結構的訴求沒有上半年強烈,但由于整體利潤增長壓力仍然很大,同業繼續被小幅壓縮。同期新增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減少2650億,明顯小于上半年。 (2)貼現猛增。大量票據被貼現,貼現余額突破 2009 年高點。相應未貼現票據減少。 4、票據貼現火爆的原因? (1)資本市場。通過票據貼現余額與上證指數的對比,我們發現其有強烈的正相關性(2010-11 票據下滑幅度相對較大,是由于限貸令對貸款總額的限制)。票據貼現進入股市估計并非個案。 (2)占用信貸額度在實體經濟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部分銀行通過擴大貼現業務占用信貸額度,尤其在年末可能會更加明顯。 (3)票據中介亂象農行 39 億票據案件揭開了票據中介亂象的一角,此前圈內傳聞的內外勾結模式首次曝光。據傳,除了農行票據案的行為模式外,票據中介通過與銀行內部人員勾結,對沒有真實交易背景的匯票進行承兌進而貼現、轉貼現套取現金的模式亦有較大的規模。由于票據融資去向監管松、資金成本低,疊加股債雙牛的環境,鋌而走險者不乏其人。 5、監管加強整頓的后續判斷 (1)預計銀行業馬上會啟動票據業務全面自查.203 號文是監管層對票據貼現規模非正常增長(票據熱 VS國內外貿易趨冷)的警惕,尤其針對掩蓋信用風險、票據代理模式等容易觸發風險的問題重點提示,要求禁止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業務。農行事發后監管更趨嚴厲,金融系統會大力清查,尤其涉及股市資金。預計銀行業馬上會啟動票據業務全面自查。 (2)票據問題往往涉及內外勾結,窩案或為主要形式。融資方平倉資金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核查難度較大,銀行自查需一段較時間,其間金額較大的黑天鵝事件案件或逐漸暴露,銀行利潤也可能受到影響。 (3)預計資產提前出售.相關違規資金猶如驚弓之鳥,為及早平倉脫身或提前賣出相關資產(由于票據融資期限較短,投資資產流動性通常較強)。股市、債市可能因此面臨短期資金外流。 (4)貼現、轉貼現率短期維持高位概率大。監管高壓疊加年底信貸沖量完成,1季度票據貼現業務預計顯著下降,銀行對貼現業務的謹慎,買家需求下降,貼現、轉貼現率短期維持高位概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