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固收評央行流動性座談會:節前降準概率下降
來源:網易網站
發布時間:2016-01-22 21:20:00
央行組織召開關于春節前后流動性管理工作的座談會,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會上表示,春節前后確實存在流動性缺口,央行工具箱里還有很多工具可以使用,不輕易實施降準。對此民生固收表示節前降準概率下降,但節后降準概率仍存。 1.節前降準概率下降。首先,央行認為降準對匯率影響較大,甚至認為811后的雙降是近期匯率貶值的重要原因,匯率貶值掣肘貨幣寬松;其次,上半月信貸投放1.7萬億,信貸投放遠超預期,繼續降準擔憂洪水泛濫;最后,春節對流動性影響有季節性因素,節后流動性寬松,降準信號意義較強,傾向其他貨幣投放工具。 2.節后降準概率仍存。一方面,外匯占款流失的是低成本長期限流動性,無論是公開市場操作還是MLF或PSL,都存在資金成本,期限不匹配,無法完全對沖,隨著時間推移,會推升銀行間資金利率;另一方面,信用月初大幅投放可能不具備可持續性,草根調研結果顯示資產荒處于升級態勢,經濟持續下行壓力下,流動性周轉需求上升在年初集中釋放,不具備可持續性。 3.長端利率下行趨勢仍未走完。首先,即使不降準,央行也有動力在春節前維穩短端,資產荒背景下金融機構負債成本相對較高,對多數機構來說,加杠桿實現收益仍是最優選擇;其次,如果真的通過息差保匯率,我們也看好避險需求推動下長端利率的下行行情;最后,信用擴張不具備可持續性,資產荒背景下資產回報率下降,資產風險溢價上升產生的信用收縮是大趨勢,還是會通過降準穩定甚至壓低短端促進信用派生,時點看一季度末。 【相關新聞】 央行解釋為何春節不降準:或加大人民幣匯率壓力 今年初以來,受到外匯流出和稅收征繳等因素的影響,從第二周的后半段開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出現了趨緊形勢。截至1月18日,銀行體系整體的超額備付金從上兩周的日均2萬億以上下降到1.2萬億左右,參考往年的情況,在春節前,往往是現金投放需求的高峰時期,所以預計銀行體系的流動性需求還會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持續上升。所以應該說存在流動性缺口。 但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中金融機構的反饋來看,一些機構對自身流動性缺口的預期,可能偏于樂觀。這和央行對銀行體系流動性整體的觀察和預測存在一定差異。金融機構對春節期間流動性預期比較樂觀,一方面是大家對央行有信心的表現,相信央行有能力確保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機構對流動性,尤其是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的把握不夠全面,對可能出現的趨緊因素考慮不夠。
上一篇:中國新三板首部白皮書在滬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