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
翡翠電商交易今年大幅度增長 投訴多 業內提醒—— 網購翡翠 警惕“化妝”P圖障眼法 今天是“雙11”,又是光棍節,血拼珠寶成為很多年輕消費者的網購習慣。而廣州日報記者了解到,大類珠寶——翡翠的電商交易今年大幅度增長,但隨之而來的投訴也不絕于耳。由于網絡監管得力,明目張膽的B貨冒充A貨、玉石冒充翡翠的行為已經極少了,但利用圖片PS技術、貨不對板的欺騙行為卻越來越多。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井楠 廣州日報訊 昨日,記者了解到,由于翡翠的鑒定證書上不會對圖片觀感、翡翠“種水”加以標注,消費者即使拿著翡翠去鑒定部門“討說法”,也難以順利維權。 迷惑: 只拍正面照 不拍超薄側面 記者近期接到讀者投訴,2480元在網上搶購的翡翠吊墜原來是“超薄”產品,怪不得圖片上看著特別透明;一般的翡翠吊墜厚度都在2.5~5毫米之間,但她買的翡翠厚度不到1.3毫米。廣州日報記者根據她提供的電話,致電銷售電商,對方的回答言簡意賅:沒有圖片造假,正面照就是這個樣子;沒有照過側面照,工商部門也沒有要求照側面照呀!何況還是特價搶購活動中推出的產品。 建議:消費者如果非要在電商平臺搶購,建議選購圖片齊全的產品,不僅有正面、側面的照片,而且有手電筒穿透翡翠的圖片,用以看清中間的顆粒與棉絮。 欺騙: 拋光粉給白色翡翠“上色” 電商翡翠銷售中,圖片“扮靚”是一個常見的方式。記者從珠寶行業協會了解到,由于競爭激烈,廣東省內的珠寶電商在圖片上比較真實,但部分省份電商的圖片“扮靚”方式則多樣化:有擦油打蠟、后上拋光粉,有的放到對比度較大的背景中照圖片,也有利用單反相機的修飾功能改變實物翡翠的顏色。 結果是,現實中的白色翡翠由于上了綠色、紫色的拋光粉,而成了圖片上略微帶色的翡翠,身價倍增;現實中“種水”干澀的產品,也在圖片中變得圓潤通透起來。 建議:光靠肉眼很難鑒別,建議選購品牌商家的電商產品,保險概率較大。 造假: 內部結晶顆粒棉絮被P掉 廣地珠寶檢測中心剛剛為市民霍小姐檢測過一只A貨翡翠吊墜,是她花費4898元在某大型網站購買來的,光從圖片上來看,類似價格高昂的芙蓉種產品。看上去是芙蓉種,其實是被商家PS掉了4~5個明顯的斑點與瑕疵;內部結晶顆粒與棉絮也被換色淡化;還被人為做出了“光澤”。經鑒定,翡翠質地“低檔”,棉絮多、結晶顆粒大、批發市場上200~500元可買到。 建議:若帶色,無論什么種,價格在5000元以上。據此判斷,過于便宜的網銷產品就要打個問號。網購翡翠警惕“化妝”P圖障眼法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發布時間:2015-11-11 08: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