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農產品收儲政策,深入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下稱《方案》),這是當前我國農村改革的頂層設計,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的關鍵部署。《方案》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深化農村改革要聚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等5大領域。
《方案》提出,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堅守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一是開展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二是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三是健全耕地保護和補償制度。
《方案》指出,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須以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符合國情和發展階段的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推動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加強農民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培養職業農民隊伍,健全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監管和風險防范機制,推進農墾改革發展和全面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
在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上,《方案》明確,建立農業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支出的優先保障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
《方案》提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農產市場調控制度。改進并繼續執行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按照“價補分離”的思路,繼續實施棉花和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善補貼發放辦法。改革、完善玉米收儲政策。改進農產品市場調控方式,避免政府過度干預,搞活市場流通,增強市場活力。完善農產品收儲政策,堅持按貼近市場和保障農民合理收益的原則確定收儲價格,降低儲備成本,提高儲備效率。加強糧食現代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積極鼓勵引導流通、加工等各類企業主體參與糧食倉容建設和農產品收儲。 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大力發展農產品流通新型業態,發揮電子商務平臺在聯結農戶和市場方面的作用。
《方案》同時指出,要保持農業補貼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調整改進“黃箱”支持政策,逐步擴大“綠箱”支持政策實施規模和范圍,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開展農業補貼改革試點,將現行的“三項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直補、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優化補貼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
《方案》還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堅持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健全政策支持、公平準入和差異化監管制度,擴大農村金融服務規模和覆蓋面,創新農村金融服務模式,加快建立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競爭適度、風險可控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穩妥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創新和完善林權抵押貸款機制,拓寬“三農”直接融資渠道。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成立農業互助保險組織,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開發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品種,提高保障水平。深入開展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研究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