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波后,南京銀行選擇披露2022年半年度業績快報穩定市場情緒。
7月3日晚間,南京銀行率先交出期中成績。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南京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35.32億元,同比增長16.2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50億元,同比增幅達20.06%。
但從7月4日股價來看,超20%的凈利增長未能完全扭轉投資者預期。至收盤,南京銀行股價再跌1.07%,收于10.18元/股,盤中跌幅一度超過4%。相較于6月29日收盤價,被輿論熱議的南京銀行已在三個交易日累跌8%,市值蒸發98.94億元。
時隔三年再發業績快報,不良率持續下降
向前追溯,南京銀行上次發布業績快報為2019年8月。與此前快報相比,南京銀行此次披露的內容也更為詳細。
至2022年上半年,南京銀行已連續四報告期實現凈利潤20%以上的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南京銀行資產總額1.9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47%。同時,南京銀行存貸款也實現大幅增長,至6月末分別為1.22萬億元和9036.17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14.11%和14.34%。
房地產貸款方面,截至6月末,南京銀行公司類房地產貸款461億元,個人按揭貸款832億元,二者合計占總貸款余額的14.5%。
資產質量方面,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下降至0.9%;逾期貸款占比1.18%,較年初下降0.08個百分點。同時,撥備覆蓋率395.17%,較上年末微降2.17個百分點。
機構:三則獨立事件的巧合引發的誤解和錯殺
南京銀行此輪股價和輿論的波動,始于同在6月29日發布的兩則公告。一是晚間發布的南京銀行行長辭任公告;一是東方資產總裁鄧智毅掛職南京市副市長的公告,其分管職責中包含“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在此背景下,市場情緒開始發散,投資者擔憂這是否意味著南京銀行存在著相關金融風險。
7月1日,南京銀行公告啟用“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章,市場“陰謀論”再起。南京銀行公告中稱“印章使用年限較長、磨損嚴重,為便于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我行決定更換印章”,這一解釋未能打消股民關于“蘿卜章”的聯想。
對于上述事件,浙商證券點評為“三則獨立事件的巧合引發的誤解和錯殺”。同時,點評中認為市場擔憂過度,南京銀行基本面向好趨勢不變。
值得一提的是,6月30日,西部證券通信首席分析師傅鳴非曾在小區業主微信群內發布自己編造的有關南京銀行的虛假信息,該信息傳播較為廣泛。
7月1日晚間,南京銀行公告辟謠,并表示已向公安機關報案。隨后,傅鳴非在朋友圈緊急致歉,西部證券也于次日與其解除了勞動合同。
7月3日,據“南京警方”微信公眾號消息,傅鳴非因編造有關南京銀行的虛假信息造成不良影響,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已依法對傅鳴非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在南京銀行發布業績快報后,多家機構發布點評。
中金公司研報點評稱,資產質量指標環比改善,認為業績整體基本符合預期。
民生證券研報表示,盡管二季度受到疫情沖擊,但在強勁信貸投放的支撐下,其業績增速仍保持較好水平,且資產結構、信貸結構均趨于改善,利好凈息差和長期增長;關注率、逾期率等指標改善明顯,疊加涉房貸款風險可控,資產質量有望穩中向好。(馮紫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