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上半年,銀保監會、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稅務局等多家監管機構共計披露了1508張銀行罰單,罰沒金額共計達到8.96億元,監管對銀行業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斷加大。
其中,國有行和農商行收到的罰單最多、被罰金額也最大。村鎮銀行收到罰單數量直逼股份行和城商行,共收到了178張罰單,罰沒總金額達到7255.45萬元。同時,除商業銀行外,政策性銀行在今年上半年也頻頻被罰。
從違規原因來看,監管部門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檢查力度不斷加大,因涉房貸款違規被罰的銀行罰單達到165張,占罰單總數的10.94%,是信貸業務違規的重災區。
農行收最多罰單,青農商行單次被罰4410萬元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從被罰銀行類型來看,分支數量最多、覆蓋面最大的國有行,收到的罰單數量也最多,共402張,累計被罰金額達到1.97億元。
數量多、分布廣的農商行緊隨其后,被開367張罰單,累計被罰金額更是超過國有行,達到2.20億元。
城商行和股份行收到罰單數量不相上下,分別收到的罰單217張和197張,被罰1.39億元和1.85億元。
在農村小微金融機構中,村鎮銀行共收178張罰單,罰沒總金額達到7255.45萬元,主要涉及信貸業務違規、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執行監督不力、未經任職資格審查或核準任命董事及高管等多種原因。其中,被罰金額最大的是深圳寶安融興村鎮銀行,因違反賬戶管理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被央行罰款330.7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政策性銀行也頻頻被罰,共收到29張罰單,其中農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收道23張罰單,被罰1135萬元,是3家政策性銀行中被罰次數最多、累計金額最大的銀行,主要違規行為涉及信貸業務違規,內部管理與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執行監督不力等行為。
同時,上半年共5家民營銀行被罰,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四川新網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均有上榜。
上半年銀行業收1508張罰單被罰8.96億,村鎮銀行被罰178次
農業銀行成為今年上半年被罰次數最多的銀行,收到罰單數量達到91張,郵儲銀行緊隨其后,罰單達到81張。
被罰次數最多的10家銀行中,除國有6大行外,還有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4家股份行被罰次數較多。
值得一提的是,長沙銀行和龍江銀行這兩家區域性城商行在上半年收到監管機構開具的罰單均達到21張,僅次于上述10家全國性銀行,并列上半年收到罰單數量第11位。
其中,長沙銀行因未按照規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或違法稅收管理規定,被稅務局責令限期改正;其余3張罰單均由銀保監會開具,共計被罰195萬元,違法違規行為均包含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情況。
相比之下,龍江銀行被罰沒金額更大,累計達到2055萬元,其中有一張來自銀保監會的罰單單次處罰金額超過千萬元。該罰單顯示,4月2日,龍江銀行因內控管理機制不健全、同業業務違規、理財業務違規等相關的19項違法違規事實被黑龍江銀保監局罰款1260萬元。
上半年銀行業收1508張罰單被罰8.96億,村鎮銀行被罰178次
今年上半年,銀行業共收到5張千萬級別的大額罰單,被罰銀行除上述的龍江銀行外,還有青農商行、民生銀行、東亞銀行(中國)和農業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青農商行年內僅收到一張罰單,不過,單張罰單金額就高達4410萬元,也是年內監管機構發出的數額最大的罰單。2022年1月,青島銀保監局開具的罰單顯示,青農商行因8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包括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投資業務投后風險管控不到位、員工行為管控不力、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數據治理有效性缺失、流動性資金貸款被挪用、房地產貸款管理嚴重不審慎、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入非消費領域等。
上半年百萬級罰單共193張,其中來自央行的罰單共52張。
上半年銀行業收1508張罰單被罰8.96億,村鎮銀行被罰178次
從累計罰沒金額來看,今年上半年共2家銀行的累計罰沒金額分別超過5000萬元,分別為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其中,工商銀行罰單共收到罰單68張,累計罰沒6050.08萬元,農業銀行被罰91次,累計罰沒金額5011.72萬元。
累計被罰金額最高的10家銀行中,除交通銀行外,其他國有5大行全部上榜,另外還有青農商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和浦發銀行被罰金額同樣較高。
涉房業務違規、反洗錢是監管重點
從違規原因來看,信貸業務違規依然是銀行受罰最主要原因,處罰案由數量達693個,占比達到罰單總數的45.95%。
今年上半年,因涉房業務違規被罰的銀行罰單達到165張,成為信貸業務違規的重災區,占罰單總數的10.94%。其中,有67張罰單均涉及消費貸、經營貸等個人貸款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情況。
去年來,多地監管部門持續優化地產信貸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落實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首付貸”和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等違規行為。
在已開出的涉房罰單中,農業銀行領取的罰單數最多,達到13張;今年4月,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因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貸款三查不盡職、信貸資金被挪用,貸后管理不盡職、流動資金貸款流入房地產領域等10項案由被湖北銀保監局機罰款390萬元。其次是中國銀行,涉房罰單共9張,其中有2張百萬級罰單。
另外,還有22家銀行機構因金融許可證遺失被罰。其中,農業銀行南寧南湖支行因金融許可證遺失未報告并偽造金融許可證被銀保監會罰款2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上半年共開具303張罰單,共計罰沒金額達到2.16億元,處罰力度較大。其中,有154張與客戶身份信息識別等有關,超過央行開具罰單總數的一半。
業內人士認為,客戶身份識別處于反洗錢工作中最基礎的地位,金融業是反洗錢客戶身份識別工作的前沿陣地,能夠盡早識別和發現犯罪資金,通過追蹤犯罪資金的流動,預防和打擊犯罪活動。
近年來,央行對反洗錢方面的監管維持了趨嚴態勢。去年,人民銀行接連發布《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督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等文件,預防和遏制洗錢、恐怖主義融資及相關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金融秩序。
另外,在央行開具的罰單中,銀行因侵犯金融消費者權益被罰55次,占央行罰單的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