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韓國友利銀行投資設立的國內首家韓資法人銀行——友利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友利銀行),因貸款業務問題遭到銀保監處罰。
據悉,該行此次遭罰主要是因個人貸款、內保外貸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事實上,該行旗下分支機構在2017年就曾因貸款問題收到罰單。
業績上,友利銀行去年增收不增利,凈利潤同比大降39.93%,且連續三年呈下滑態勢。2011年至2021年期間,該行凈利潤降多增少,僅三個年份實現正增長。
另外,2021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雖同比下降,但仍遠高于外資銀行整體水平。資本充足率也連續多年下行,截至2021年末為16.81%,較同期外資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低1.22個百分點。
就上述罰單、業績等問題,《投資時報》向友利銀行發送了溝通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貸款業務再遭罰
6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北京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京銀保監罰決字〔2022〕29號)顯示,因“個人貸款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內保外貸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北京銀保監局責令友利銀行改正,并給予9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申智燮(SHIN JEE SEOP)給予警告的行政處罰。
其實,這并非友利銀行第一次因貸款業務問題受罰。
《投資時報》研究員通過梳理銀保監會官網信息了解到,2017年3月,友利銀行成都分行因“貸款發放及貸后管理嚴重失職,導致部分貸款被挪用,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被四川監管局罰款30萬元。同年6月,友利銀行大連分行因“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個人消費貸款被挪用”,被大連銀監局罰款20萬元。
除貸款業務外,友利銀行還存在其他不足。
4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官網發布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京匯罰〔2022〕6號),顯示友利銀行“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給予警告,并罰款20萬元。
202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行政處罰信息(銀管罰〔2021〕18號)公示,友利銀行存在三項違法違規行為:一是提供個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二是超期向人民銀行報備單位銀行結算賬戶開立資料;三是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綜上,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決定對友利銀行給予警告,并處罰款198.5萬元;該行時任行長、反洗錢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蔡優錫對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的違法行為負有責任,被罰款4.1萬元。
凈利潤三連降
業績上,友利銀行2021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狀況。
年報披露,2021年友利銀行實現營業收入為5.39億元,同比增長4.18%;但凈利潤僅0.16億元,同比下降39.93%。
從收入端來看,友利銀行去年利息凈收入為4.46億元,同比增5.4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0.52億元,同比下降25.54%;投資收益為98.20萬元,同比大降97.19%。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該行2018年—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14億元、5.59億元、5.18億元,2019年和2020年的營收均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8.88%、-7.41%。2021年營收增速由負轉正,實現小幅正增長。
而凈利潤則從2019年開始連續三年下滑。年報顯示,2019年—2021年,該行凈利潤分別為0.33億元、0.26億元、0.1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3.90%、-20.61%、-39.93%。
若將觀察時間進一步延長,《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在過往年份中,該行凈利潤降多增少,大多數年份呈下降態勢。2011年至2020年十年期間,該行凈利潤僅在2013年、2016年和2018年實現正增長。
不良率遠超外資行水平
資產質量上,截至2021年末,友利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6%,較2020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投資時報》研究員通過查閱該行近幾年年報發現,2017年至2019年,該行的不良貸款率一路下滑,由1.19%下滑至0.60%。2020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1.06個百分點至1.66%。雖然2021年有所下降,但相比2019年仍處于高位。且據銀保監會發布的《2021年商業銀行主要指標分機構類情況表》,2021年第四季度末外資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56%,可見,友利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遠高于同類水平。
資本充足率方面,2021年末,友利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5.78%、15.78%、16.81%,較2020年末分別下降2.89個百分點、2.89個百分點、2.63個百分點。而據銀保監會披露,2021年四季度末外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8.03%。可見,友利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遜色于同類銀行水平。(方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