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強力推動“雙碳”政策背景下,如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增量和存量等關系,是推動產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有效破題路徑。近年來,巴中市以培育振興“1+3”主導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加快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推進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是加快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在“雙碳”目標下,巴中市以綠色生態為主線,科技賦能綠色農業,實現高標準的化肥、畜禽養殖碳排放,減少農業系統碳排放,日益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協同推進糧食保供與農業減排,讓“雙碳”戰略與糧食安全雙贏
才將秧苗栽下10多天,恩陽區柳林鎮海山村1400余畝高標準農田就披上了淺淺的綠色。全市目前已完成145萬畝水稻栽種,為秋糧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就在前不久,四川省財政廳、四川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下達巴中市2022年省級促進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專項資金750萬元,主要用于恩陽區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項目建設、南江縣糧油購銷總公司維修改造糧油倉儲設施專項建設、四川省南江縣長赤翡翠米業有限公司新建糧油倉儲設施專項建設。通過項目實施,加快推動巴中市糧油企業轉型升級和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區域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國之大者”,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對世界的莊嚴承諾。農業農村正在成為踐行“雙碳”戰略的重要領域,既要完成好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任務,更要回答好助力減排固碳的時代課題。
在巴中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包曉鷹看來,實現糧食生產碳達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徑是通過提高生產效率降碳、改善土壤質量固碳以及提高復種指數增匯。
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巴中市深入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鼓勵支持農民和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將復合低碳發展理念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等導入糧食生產全過程,減少糧食生產耕種防收各個環節溫室氣體排放。
同時,推廣應用綠色節能農機裝備,加大新型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實施電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裝備替代傳統裝備行動,降低農業生產對化肥和石油能源的消耗。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著力構建以秸稈肥料化利用為主、其他形式利用為補充的多途徑利用格局。加大農膜科學使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技術指導和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推動農藥包裝物、廢舊農膜回收和資源化利用,減少農業廢棄物對環境的二次污染。
積極改善土壤質量。因地制宜推廣水旱輪作、不同作物年際間輪作等種植模式,增加進入土壤的作物殘莖、根系的種類和數量,有效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碳含量。大力發展稻魚、稻蝦等綜合種養模式,在稻田內實現漁業生物固碳。推廣應用免耕直播等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穩定土壤團聚體來改善土壤結構,保護土壤有機質免受微生物降解,降低土壤有機碳分解速率。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行動,通過秸稈還田、糞肥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方式增加土壤中的團聚體、微聚體、有機質含量,提升土壤的固碳能力。
大品種產業培育開創綠色崛起新局面
今年3月,巴中市級領導干部和縣級主要負責同志讀書班舉行,就聚焦“搶抓‘雙碳’重大機遇推動綠色崛起”主題開展學習研討,巴中市委主要領導要求,要圍繞產業培育振興做好“加法”,加快建設全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發展新興增長極。
為深入貫徹巴中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加快建設成渝地區綠色產品供給地,巴中市決定啟動實施“2+1”種養業優勢大品種計劃,高質量發展巴山肉牛、南江黃羊和茶葉特色種養業,奮力推動鄉村產業培育振興。近日,巴中市正式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實施種養業優勢大品種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力爭到2026年,全市存出欄巴山肉牛50萬頭,綜合產值達到100億元;存出欄南江黃羊50萬只,綜合產值達到30億元;全市建成生態高效茶園30萬畝以上,綜合產值達到70億元。
《意見》指出,培育“巴字號”品牌打造“底片”,制定完善“2+1”優勢大品種種、養、加標準體系,鎖定產品優勢理化指標,開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推進品種、品質、品牌和標準化生產新“三品一標”工作。堅持質量興農塑造“名片”,完善落實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準入、標準生產、產品退出機制,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與農業農村重大創建認定、農業品牌推選、農產品認證、農業展會“四掛鉤”制度,提高“巴中產”“巴中造”知名度和美譽度。
巴中市農業農村局總畜牧師馮鈺認為,要正確處理減排與發展的關系。2030年“碳達峰”前,對于全市牛羊產業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如何在不到10年時間里后發趕超,讓全市牛羊產業在國內立得住、叫得響,還有很多事要做。
“堅定不移發展牛羊產業,按照巴中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巴中市將搶抓‘碳達峰’前窗口期,快速發展牛羊。”馮鈺說,在種源上,有序推進空山黃牛新資源申報、南江黃羊選育,指導縣(區)分步建設10個巴山肉牛繁育場,在2026年前肉牛繁育體系基本形成,南江黃羊品種性能穩步提升。在養殖規模上,堅持龍頭企業示范引領帶動,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帶動發展適度規模牛羊養殖,不斷擴大養殖體量。在屠宰加工上,堅持市域內統籌協調,各支持1家牛羊屠宰加工企業做大做強。
據了解,農業農村領域碳達峰專項行動重點任務也明確,巴中市將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農業,高質量發展巴山肉牛、南江黃羊和茶葉特色種養業,著力打造以“2+1”優勢大品種產業為支撐的秦巴山區高效特色農業新樣板。
賦能“綠色+有機”發展“碳”索生態共融
馮鈺說,按照巴中市委主要領導在讀書班主題報告中提出的“下一步關鍵是走好‘綠色+有機’路線,發展大宗綠色產品解決貨好貨少、要貨莫貨問題,發展有機產品形成物以稀為貴的效應”要求,實施“雙牌”戰略,既是發揮生態、綠色優勢,又是落實“雙碳”要求。
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結合當前提出的種養業優勢大品種和肉制品產業,巴中市將大力推行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和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碳排放,促成“碳中和”。
在農作物秸稈利用方面,結合全市地形地貌和耕地實際情況,分淺丘、深丘、高山三大類推行秸稈飼料化利用,2022年先在巴山肉牛、南江黃羊重點鄉鎮開展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試點,推行專業化公司、龍頭企業、村集體、養殖場等模式,建設收儲、加工、運輸體系,待總結提煉后再在全市推廣,逐步將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率提高至50%。在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面,堅持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原則,指導養殖場(戶)采取干濕分離、雨污分流措施,減少源頭產生量。同時,推薦養殖場(戶)使用性價比高的飼料配方,安裝使用節水設施設備,合理設計料槽,減少使用過程中水、料浪費。養殖過程中,注意糞污、病死畜禽的收集處理,避免污染環境。提倡糞污通過處理后,還田還地利用,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鼓勵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督促巴州區盡快建成全市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南江縣、通江縣、平昌縣建成相應的無害化處理收集點。
加強畜牧漁業減排降碳增匯。推進畜牧業減排降碳、漁業減排增匯,加快構建現代畜禽、水產養殖體系,強化畜禽產品、水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推行種養循環發展模式,實現養殖糞污產生與消納平衡,創建省級標準化養殖場。發展池塘健康養殖、稻漁綜合種養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減少池塘甲烷排放。
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優化農村地區能源消費結構,引導農戶以家庭為單元發展戶用沼氣,在經濟條件好的地區以畜禽養殖場為單元發展沼氣工程,進一步增加農村地區清潔能源供應。加快推動農村地區取暖炊事、農業設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抵扣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化石能源排放。
持續擦亮“巴食巴適”“巴中云頂”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巴中特色“碳標簽”體系,增大“富硒、有機”特色農產品品牌效益,帶動生態產品溢價增值。
來源:巴中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