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8時,“華豐X”號等3艘船舶首批下行駛入三峽南線船閘,2022年度計劃性停航檢修工作自此正式結束,三峽南線船閘較計劃提前12小時恢復通航。
得益于三峽工程的成功建設運營,長江成為世界運量最大的內河水道,被譽為促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黃金水道”。三峽工程的建成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江中上游航運條件,三峽樞紐雙線五級船閘作為三峽樞紐永久通航建筑物,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連續級數最多、水位落差最大、技術最復雜的船閘。自2003年6月通航至今年2月,三峽船閘累計貨運量達17.1億噸,連續8年貨運量過億噸,發揮了顯著的通航效益,有效促進了長江航運事業的快速發展,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三峽船閘常年24小時不間斷通航,設備設施高負荷運行。為進一步改善設備設施狀態,保證三峽船閘這一“大國重器”安全高效運行,需定期對其進行全面“體檢”。為此,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按計劃每兩年實施一次計劃性停航檢修,三峽南線船閘、北線船閘雙線交替進行。至2021年,三峽北線船閘已實施計劃性停航檢修3次。今年是三峽南線船閘實施的第4次計劃性停航檢修。
本次停航檢修工作于2月21日啟動,計劃工期30天,與去年北線船閘檢修相比,工期減少5天,而檢修內容卻增加了人字門防腐試驗、南線浮堤躉船改造等重難點項目。
檢修期間,三峽集團流域管理中心組織參與檢修的15家單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密切配合,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有條不紊地開展檢修,高質量完成了12扇人字門、12扇反弧門檢修,13套油缸更換及液壓、電氣、控制系統檢修,水工建筑物缺陷檢查與處理,閘、閥門零星防腐、人字門防腐試驗,南線浮堤躉船改造、閘室及廊道金屬結構檢修等共計29項檢修內容。
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