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自2009年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程以來,已累計完成116萬戶危房改造,農村牧區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自治區黨委、政府一貫高度重視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作,堅持轉移集中改造與分散改造相結合、與移民扶貧相結合,使農牧民盡可能向道路沿線集中,并對重點發展村、保留村和撤并村進行科學分類,實現規劃到位、選址合理,做到搬得出、住得好。同時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因地制宜、經濟實用的原則,防止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堅持嚴格管理、規范操作,做到政策公開、對象公開、補助標準公開。
自2011年起,自治區對邊境地區和“三少”民族地區采取了特殊幫扶政策,免去其盟市和旗縣級配套資金,全部由自治區財政承擔,把優先解決住房最危險、生活最貧困人群的住房安全問題作為工作重點,集中力量解決無自籌能力特困戶的居住安全問題。僅2016年,全年開工建設32.53萬戶,開工率達162.7%,竣工31.12萬戶,累計完成投資額約180億元。這一年,按照“試點引路、全面鋪開、三年驗收、四年完善鞏固”的要求,自治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試點工作,選取152個垃圾處理試點村和72個污水處理試點村進行試點,截至目前,已有83個村完成試點建設任務。
在農村牧區危房改造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特色村鎮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評選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4個、名村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達到44個;國家級美麗宜居村鎮5個、自治區美麗宜居村鎮示范79個;國家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示范37個、自治區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示范37個;國家級特色小鎮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