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財政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市關于實施精準扶貧的戰略,把項目實施與精準扶貧進行有效對接,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重在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上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營效益。
一方面改善貧困村農業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針對貧困縣基礎設施存在的問題,及時對老化失修的農田水利工程及道路等進行改造提升。尋找水源發展水澆地,武川、清水河兩個貧困縣農業的制約因素就是水,為此市縣兩級積極對老舊水源、水庫改造擴容,把溝底水提到高處用,開挖大口井截覆流發展水澆地。同時,推行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兩縣累計發展水澆地12萬畝并建成高標準農田。馬鈴薯、谷子等優勢特色農產品比改造前增產2—3倍,為貧困村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扶持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轉化增值加長產業鏈條,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促進貧困縣走產業扶貧、脫貧的路子,市縣兩級農發辦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在扶持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武川縣的馬鈴薯淀粉加工,莜麥、蕎麥加工等企業和合作社發展到1200多家;清水河縣的谷子加工和其它小雜糧加工營銷及食用菌訂單、干菊花訂單都已成為當地貧困農民的主要收入和穩定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