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財政資金變“補”為“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分類管理、防控風險”的原則進行運行、管理投資性資金,使財政性資金由事后補助向事前投資轉變,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轉變,由無償使用向有償作用轉變。通過財政扶持方式的改變,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
二是投資體系由“點”及“面”。設立市創業投資基金,重點對人才項目、科技孵化項目給予投資,以子基金、直接投資和風險補償方式運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重點對企業轉型升級項目給予投資,以母基金方式運作;設立國有產業投資公司,重點對招商項目或重大項目給予投資,以直接投資方式運作。從天使、VC、PE到招商項目,實現基金投資全覆蓋。
三是投資模式從“單一”到“多元”。建立同股同權投資模式,以普通股方式進行投資,政府出資與其他社會資本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建立讓利性股權投資模式,以優先股方式進行投資,采取一定期限收益讓渡、約定回報率等方式給予適當讓利;建立投貸聯動模式,對獲得政府投資扶持的項目,引導合作的銀行進行不低于1:1的配套額度貸款,發揮政府投資的放大、引導作用。多元化的投資模式,能最大限度滿足企業的需求。
四是發揮產業基金“聯動性”和“帶動性”。該市在吸引產業投資的同時,積極促進子基金的落地生效。截至2017年8月底,海寧市已累計設立子基金6只,母基金出資規模3.4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20.64億元,杠桿放大比例達1:6。子基金涉及裝備產業、時尚小鎮、影視文化、美麗鄉村等,已投資3.78億元,帶動項目投資49億元,有效推動了該市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