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出“一個中心”。以組織財政收入為中心,努力實現財政收入保位提質的目標。重點做到兩個不放松:一是做到稅源管控不放松。二是做到收入調度不放松。強力推進稅收共治,提高收入征管質效。
二、落實“兩項政策”。一是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要做到“三保”,即:保政策落地,保企業發展,保財源增長。二是要貫徹落實有保有壓的財政支出政策。硬化預算約束,壓減一般性支出,減少一般性專項,在保民生、保運轉、保重點工作增支政策落實的同時,努力增加對環境保護、創新創業、精準扶貧等方面的投入。
三、完善“三項機制”。積極多方籌措資金保障各項增支需求。一是完善市直部門資金爭取工作目標責任考核獎勵機制,將考核結果納入到對市直部門年度綜合考核,加大專項資金的爭取力度。二是完善專項資金統籌整合使用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項目資金整合使用力度,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三是完善財政投入機制,繼續通過基金引導、財政貼息、風險補償增信等形式,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扶。
四、深化“四項改革”。一是積極推進PPP模式。要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垃圾污水處理、養老醫療服務等重點領域推進PPP模式。二是深入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全面推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和清單式管理,建好專項資金使用臺賬,對違紀違規問題依法處理,并納入信用負面清單。三是深入推進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改革。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重點在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城市維護、棚戶區改造、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等領域推進購買服務。四是深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大力實施“擴面提質”工程,將市級50萬元以上項目全部納入績效評價范圍,積極探索預算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機制,與預算編制掛鉤。
五、強化“五項監管”。一是加強政府性債務及投融資項目資金的監管。探索推進融資競爭機制,優化融資結構,嚴格控制融資成本;建立工作臺賬,加強對融資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切實提高政府投融資項目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強對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管。對精準扶貧、災后重建、社會保障、減稅降費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肅查處違紀違規行為。三是加強日常監管。將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清單式管理與財政大監督有機結合,實行常態化、動態化監管,提高監督質效。四是加強聯合監督。與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配合,對財政資金和單位財務管理實現監督檢查全覆蓋。五是加強社會監督。深入推進預算信息公開,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