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市財政局圍繞“增量提質,跨越趕超”的戰略目標,堅持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科學施策,精準發力,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全面實施“營改增”、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和特大洪澇災害等因素影響,天門市經濟社會保持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堅持依法聚財,在組織收入上下功夫。一是合理確定財政收入目標。結合本地實際,尊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全面考量發展態勢、收入質量和結構,合理確定財政收入目標,強化收入責任,將年度收入任務目標層層分解,細化、量化到鄉鎮、到單位、到稅種。二是依法加強收入征管。依法依規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強化科技手段,推進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工作,有效遏制收“過頭稅”、寅吃卯糧、虛收、空轉等行為,確保財政收入有質量、有效益和可持續增長。三是強化非稅收入征收管理。繼續推行專管員管戶制度,實行以票控費、以票促收,確保非稅收入應收盡收、應繳盡繳。
二、堅持創新發展,在服務發展上加力度。一是創新投入方式,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用足用活縣域經濟調度資金85000萬元,放大財政資金效應,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重點支持益泰藥業、景天紡織、紡織機械等114家企業做大做強。二是在推進項目建設上,創新服務手段。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債券,全力服務經濟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共申報地方政府債券82360萬元。同時,著力推廣運用PPP模式,撬動社會資本,促進融資平臺轉型升級。目前已建立市級PPP項目庫,遴選項目32個,其中申報省級項目庫3個。三是在優化發展環境上,創新監管理念。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貫徹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和市政府《關于穩增長促發展的若干意見》,對企業掛牌上市、科技成果轉化、重點企業電費補貼、技改擴規等給予1667萬元的補助和獎勵。
三、堅持共享發展,在保障民生上建機制。一是加大重點民生保障力度。按照“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統籌集中財力,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職業教育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改革,創新體制機制,著力保障“三農”、教育、科技、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節能減排、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等重點民生支出,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大精準扶貧力度。統籌精準扶貧資金25452萬元,完善扶貧資金審批立項、分配使用和監管評估制度,加強督辦檢查,提高資金績效。三是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抗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核實災情,向上匯報,千方百計向上爭取抗災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資金26293萬元,確保了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需要。
四、堅持改革發展,在科學管理上增績效。一是穩步推進預算項目支出績效管理。對2015年度部門預算項目支出在100萬以上的進行績效評價,涉及資金達21000萬元。二是開展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試點工作。選擇黃潭、汪場等11個鄉鎮337個行政村進行試點,共投入資金674萬元,在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等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三是完成了全市黨政機關公車改革工作。核定全市參改單位116家,參改人員3563人,參改車輛513輛,車改后保留車輛編制數275輛,取消車輛238輛。并從4月1日起執行公務交通補貼。四是全面推進部門預決算信息與“三公”經費公開。有72個一級預算單位的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算通過政府門戶網站或各部門網站進行了公開,公開部門預算資金69308萬元;公開財政專項資金46項,公開資金總額64745萬元,發布各類政務信息376條。
五、堅持從嚴從實,在履職盡責上做表率。全市財政系統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履職盡責督促檢查、“雙百”活動和惠民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等為抓手,堅持抓班子、帶隊伍、抓機關、強基層,部門自身建設扎實推進。一是“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履職盡責、“雙百”活動和惠民政策落實監督檢查工作深入推進。全市財政部門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黨員干部更加堅定地尊崇黨章、遵守黨章,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四個意識”,財政干部隊伍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政治擔當更加強化。全市財政系統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加強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著力解決黨員干部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增強推進財政事業發展的自覺性、堅定性。二是依法履職盡責水平不斷提高。2016年全市履職盡責督促檢查工作開展以來,全市財政系統堅持問題導向,廣泛動員部署,深入查找問題,扎實整改落實,嚴肅追責問責,財政系統作風進一步轉變,履職盡責能力進一步提升。全市財政系統在履職盡責綜合評估中位列第1名,受到了省財政廳的通報表揚。三是財政自身建設扎實推進。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加強機關黨建和文明創建,大力弘揚踏實肯干、勇于創新的財政新風,財政干部隊伍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財政系統凝聚力不斷增強,財政社會形象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