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分級共建,發揮乘數效應。出臺《咸寧市農村社區建設試點“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組織、民政、公安、財政、住建、規劃等18個部門的農村社區建設職責和任務;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全市共投入資金8000多萬元,建成農村社區98個,共建村民戶外活動場所800多個(處),2個縣(市)、41個鄉(鎮、辦)實現農村社區全覆蓋,比國家、省下達的農村社區試點任務高出十個百分點,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招商引資,發揮民資作用。以名優農產品的品牌化項目包裝為依托,積極開展各類相關招商活動,健全和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有效提高農民收入,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其中嘉魚縣潘家灣鎮四邑村,成功吸引回歸民間資本2000多萬元,無償投資回報家鄉農村社區建設,成為全市農村社區建設的典范。
三是強化管理,發揮監管作用。完善農村社區“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經費保障機制,促進各部門與街道社區之間協調互動;加強農村社區建設資金的監督管理,按照量入為出的原則提高資金的綜合使用效益,試行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預警糾錯機制,預警糾錯村級財務行為68起,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利用率提高近4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