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2017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新增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總里程突破13萬公里,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占世界總里程60%以上。在同一天,湖南長沙、株洲、湘潭三地的城際鐵路正式開通;二天后滬昆高鐵貴陽-昆明段通車,云桂鐵路昆明-百色段通車。(綜合網絡消息)
應該說在2017年春運來臨之前,公路,鐵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九,運能同比有了明顯的提升,只是伴隨著運能提升的是春運總人口的增加,春運買票難依然存在。
說起買票難,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苦水,雖說原因各有不同,但大家吐槽也好,質疑也罷,對像卻很一致,大多是鐵路。也就是說買票難大家基本都是指買火車票難。鐵路部門是不是有些冤?
鐵路的總運能只有春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將買票難的焦點都集中在鐵路身上的確有失偏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鐵路之所以每年都成為春運的焦點,原因在于其經濟性,時效性,舒適性等綜合性價比高,特別是高鐵已逐步成為很多人出行的第一選擇,但其運能再怎么提升,也無法完全滿足春運大軍的需求。
雖說春運買票難在現有的國情下暫時無法徹底解決,但我們可以想辦法去緩解,具體怎么做?高速和高鐵這對競爭對手如何加強協作,樹立大交通的理念,便是很重要的一環。
首先兩者從規劃上要形成一個整體。雖然高速路網和高鐵路網都相對獨立,但要充分發掘潛能,兩者之間還需統籌規劃,做好銜接與互補,比如高鐵暫時到不了的地方,能不能在高速公路運能上給予傾斜。
其次兩者在信息上要互通。春運期間公路和鐵路部門應建立完善的信息溝通機制,比如火車票緊張的線路,鐵路部門提前把信息反饋給公路部門,公路部門可通過多安排高速大巴進行分流。
最后兩者要做好公鐵聯運產品的設計。比如在一些熱門線路,買不到直達車票,但合理的聯運方案可方便旅客通過高鐵高速接力回家。
要緩解春運買票難,下好春運這盤棋,需要各方的智慧,需要提升運能,需要“雙高”化競爭為協作,只有爭取讓1+1>2,才能讓更多的人順利出行。(張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