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是融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管理、投融資、技術研發和資產經營為一體的公共服務類大型國有企業集團,也是上海市地鐵建設、運營的責任主體。目前,上海地鐵路網規模達到617公里、15條線路,到2020年將形成18條運營線路、超過800公里的超大規模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網絡。在這過程中,申通地鐵集團公司也將努力成為具有一流城市軌道交通綜合集成能力的公共服務企業。
面對軌道交通網絡發展的要求和企業深化改革的自身需求,加之截至今年6月,集團公司從業人員2.9萬余人中,黨員4480名,占職工總數15%,35歲以下青年黨員2436名,占職工總數8.3%的情況,并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集團公司黨委注重從干部隊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入手,不斷探索符合上海地鐵特點和健康良性發展的黨建模式。
在交流實踐中讓黨建深入人心
近年來,申通地鐵集團黨委以黨員領導干部為重點,認真抓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黨委中心組學習,在與市紀委、市檢察院、以及兄弟企業集團等的工作交流中,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集團還連續三年舉辦高級研修班,由中外管理專家、國際同行分批對116名中層干部和后備干部進行專題培訓。通過多樣的交流學習活動,不斷提升領導干部政治意識和管理水平。
在優化黨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根據中央有關精神并結合企業實際,今年上半年集團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組建了集團黨委黨建工作部,將黨委辦公室的黨委宣傳、組織人事部的黨委組織工作職能一并劃入,強化黨建工作力量。同時,整合集團黨委辦公室與辦公室職能成立集團綜合辦公室,原組織人事部更名為人力資源部暨黨委干部部,專業力量進一步集中。
此外,集團公司在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下,進一步優化領導干部培養選拔方式。2015年以來共提拔集團中層干部35名,干部交流46人次。為加快青年干部成長,今年還組織優秀青年干部到直屬公司、項目公司、機關部門擔任助理,通過1至3年壓擔考驗、經驗積累、定期考核,讓他們在實踐中增長領導才干,加快政治成熟,以適應軌道交通網絡化發展需要。
線上與線下融合的黨建新模式
近年來,申通地鐵集團在不斷創新黨建模式方面,可謂是下足功夫。
首先,因地制宜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集團按照“規模適中、聯系方便、便于管理”的原則,在地鐵運營單位成立線路管理部黨總支,做到“站站有黨員”;維護保障單位將支部設在車間上,對無黨員的“空白班組”建立黨員聯系人,實現“聯系無遺漏、管理無盲點、服務無縫隙”。在今年紀念建黨95周年活動中,各級黨組織書記與黨員群眾面對面交流,各直屬單位黨委書記以及147位支部書記、23位黨員代表分別上了黨課。
其次,借力“移動互聯”增強黨務工作實效。集團黨委創建的“上海地鐵服務型黨組織微平臺”微信平臺,不僅開設了眾所周知、圖說黨建、問卷調查等專欄,從黨建思考、案例分析、黨務培訓等方面為黨務干部拾遺補缺,而且還以此為平臺,開展每半年1次的“黨支部滿意度測評”,成為基層黨組織與黨員的溝通互動平臺,提升了黨務培訓的針對性、及時性和有效性。今年“七一”推出“黨史、黨章、黨規知識”微信問答競賽,3310名黨員(超過集團黨員人數80%)以實名參加活動,通過線上答題、微信分享、競賽排名等互動形式,進一步強化了“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
最后,不斷創新黨建聯建模式。2004年起,地鐵工程建設與周邊社區開展“文明施工”為主題的黨建聯建;2008年,黨建聯建由工程建設向運營管理延伸,目前300余座地鐵運營車站已與所在街道開展共建活動,以車站周邊環境整治及志愿者為主要內容,形成了平安秩序聯筑、文明環境聯創的構架。
2015年,為豐富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的內容與形式,在既有黨建聯建單位的基礎上,集團黨委主動搭建了“上海地鐵共建之窗”微信公眾平臺。目前,已有88家互不隸屬的共建單位黨組織成為平臺會員,包括陳云紀念館、兒童醫院、世紀公園、工程技術大學在內的共建單位利用各自優勢,交流互動、共享資源、宣傳展示,放大黨建聯建成果。今年5月,利用平臺推出了為期三個月“紅色印象季”活動,集團內外172個黨團組織、3438名黨團員參觀了11條紅色線路,使基層黨組織和職工群眾切實分享到黨建聯建工作的成果。
以黨建引領地鐵文化與城市文明
“社會責任第一、安全質量第一、團隊協作第一”是申通地鐵集團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針對當前戰略目標要求高、青年員工多的情況,在廣大員工中著力加強集團戰略意識和企業形象意識,開展“傳承地鐵歷史,攜手共創未來”主題宣傳教育,組織全員參觀地鐵博物館、企業核心價值觀主題征文及演講比賽,開展好已堅持10年的職工“風采人物”評選表彰,在100多位《上海地鐵》報封面人物和近百集地鐵微視頻的基礎上繼續擴容,以集團企業文化凝聚全體員工,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成長。
近年來,申通地鐵集團還根據公共服務企業特點,注重將企業文化建設與社會需求、企業發展和員工成長緊密結合起來。在2013年創新制定《地鐵公共文化實施綱要》,從規劃層面推進企業文化和公共文化融合發展,以公共文化反哺企業文化,使申通地鐵企業文化成為城市文化的亮麗名片。
2013年至今,集團還與專業院團合作展現京昆雅韻,與英國藝術家合作打造動感斑斕的車站蝴蝶墻,與愛爾蘭、墨西哥、倫敦地鐵開展攝影、詩歌互動交流,共同欣賞莫奈、畢加索、張大千作品和尚長榮、曹鵬等名家演出。在這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城市“第二空間”中,已經形成了以上海地鐵客流量最大的人民廣場站為核心,以4號線“大師系列”展示為文化環,以350余場地鐵音樂角公益演出、200余列次文化列車、50余場文化長廊展示以及建筑藝術等為載體的地鐵公共文化新模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世界文化藝術瑰寶在上海地鐵中交相輝映。
現在,地鐵文明已經成為引領上海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利用地鐵電視、微博、微信、APP、地鐵報、官網等多渠道融合宣傳體系,加強安全、文明地鐵主題宣傳;組建了45個“上海地鐵志愿者服務基地”,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應急疏散志愿者”隊伍;在全國勞模馬玨、鮑鶴群、熊熊等帶領下,推出“導乘服務”“導醫服務”“愛心服務”等一系列品牌服務,涌現“熊熊3D勞模工作室”“春霞工作室”等先進集體。此外,集團還連續五屆榮獲“上海市文明行業”稱號,所屬單位中有1家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11家單位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
創新反腐倡廉機制
申通地鐵集團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兩個責任”,并形成了文化、制度、科技“三位一體”的反腐倡廉工作機制。
集團黨委以問題為導向,不斷強化黨風廉政建設的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通過課題研究,形成了集團黨委《關于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5-2017年工作計劃》,制定了《集團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分解表》,推進地鐵廉潔文化建設,從頂層設計上進一步明確了集團反腐倡廉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舉措,營造領導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為了消除制度約束的真空,堵塞權力尋租的漏洞,探索將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內審工作制度化與黨風廉政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全面梳理集團各項業務,現在已經建立了由1000余項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崗位標準組成的企業標準化體系。同時還落實了經濟責任內部審計制度,針對日常年度審計和離任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舉一反三,規范完善相應制度。兩相結合,從制度設計層面提升了黨風廉政建設的效能。2013-2014年度,申通地鐵集團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先進企業”,“標準化管理”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為集團的改革發展和廉政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此外,集團還堅持“制度加科技”理念,強化源頭防控和過程監控,針對關鍵領域重點研發了集團采購管理、合約管理、資金管理和項目管理(Greata)等“4+X”信息化管理平臺。其中,“陽光采購”平臺(軌道交通供應鏈平臺)承擔了發布采購公告、實施網上競價及開展供應商管理等業務,對采購過程實現了全流程監控,累計訪問量已達到60多萬人次,注冊供應商達2200多家。目前,這一資源共享的集中交易平臺,不僅立足上海,而且已經服務于天津、無錫等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