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有個避暑山莊,這一趟玩下來才發現,承德處處是景兒。”9月初,河南洛陽來的程女士告訴記者,從承德到豐寧壩上,一路上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別說閉眼休息,我連眼都舍不得眨,看不夠啊。”
近年來,承德跳出傳統觀光游發展模式,不斷發展旅游新業態、培育新引擎,力促旅游邁向全域旅游新紀元,使旅游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加突出的綜合帶動作用,走出一條傳統老牌旅游城市跨越趕超的崛起之路。
全面開花
從山莊時代邁向全域旅游
作為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游城市,承德的旅游資源體量和品質是當之無愧的“河北之最”。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建于清代,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和皇家寺廟建筑群,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不可否認,這是承德旅游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但是,這塊金招牌也一度讓人對其產生了過分依賴,從而忽略了其他旅游資源的挖掘。”采訪中,承德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全國各地旅游業競相發展的大勢,承德開始擺脫過度依賴山莊外廟的傳統觀光游發展模式,積極搭建全域旅游路徑,實現由旅游資源大市向旅游產業強市的轉變。
全力打造京承皇家御道旅游帶。圍繞金山嶺長城、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隆化熱河溫泉、木蘭圍場、豐寧壩上草原等沿線重點景區,發揮皇家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森林草原文化、山水園林文化優勢,規劃建設避暑度假、健康養老、體育健身、溫泉養生、滑雪狩獵、佛教禪修、房車露營等一批旅游新項目,形成文化體驗、低空飛行、馬術馬業、中醫中藥、森林溫泉、萬畝花海、首旅寒舍、柳塘人家等一大批旅游新業態。力爭經過五年的開發建設,將京承皇家御道打造成京津冀旅游協作的典范,成為國內一流、國際著名的黃金旅游線。
推進燕山環京津國際生態旅游帶建設。全力打造興隆山5A級核心景區,推動霧靈山、六里坪、九龍潭、蟠龍湖等景區集群建設,加快區域旅游業提檔升級。依托興隆、寬城、承德縣等塞外山水資源,推出塞外山水之旅、長城徒步之旅、漂流體驗之旅、鄉村田園之旅、詩畫創作之旅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大力開發休閑度假、健康養老、寫生創作、自駕旅游、徒步探險等新業態旅游產品。
“到‘十三五’末,全市景區數量由31個增加到50個,新增5A級景區5家。開發形成冰雪運動、自駕車營地、低空飛行、健康養生、森林溫泉等一批新產品新業態,全面實現承德由一季游向四季游、由觀光游向休閑體驗游、由景區景點游向全域旅游的轉軌轉型。”承德市市長常麗虹說。
立足特色
“旅游+”實現多方受益
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承德市以發展休閑、生態、民俗等特色鄉村旅游為重點,以景區配套、產業聯動、特色產品、業態創新為途徑,創新全域旅游扶貧機制,統籌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旅游、美麗鄉村、現代農業、山區綜合開發等 “六合一”旅游扶貧,不僅拓展了承德市的旅游范圍,同時加快了該市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圍繞全市旅游發展布局規劃,環繞市區和八縣主要景區,充分挖掘和利用全市特色旅游資源,以山水游、民俗游、文化游、生態游為重點,輻射全域,構建起“一核兩環四帶十片多極點”的全域旅游扶貧產業格局,大力發展“環城環景、景觀景點、休閑休養、民俗民居、農耕農家”鄉村生態旅游產業。
圍繞各縣旅游貧困村空間分布和特色旅游資源,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發展,打造圍場木蘭秋狝旅游扶貧片區、豐寧生態民俗文化旅游扶貧片區、隆化熱河皇家溫泉旅游扶貧片區等十大旅游扶貧片區。
依托“山水林田屋,花草果藥蔬”鄉村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閑養生旅游,開發特色產品,形成集休閑、觀光、采摘、垂釣、農家樂于一體的環京郊和環城鎮花果觀光采摘休閑旅游扶貧產業。
依托生態環境、地方民族文化和景觀特征,重點面向京津,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原則,建設一批花海小鎮、滿蒙風情小鎮、特色民宿小鎮等特色旅游小鎮;依托區位資源優勢,根據大眾消費心理訴求,大力發展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和精品民宿;根據旅游扶貧村的資源特點,基于休閑度假的主體功能,打造創意主題園區;發展特色農業旅游和特色文化產業旅游。
“目前,我市建有休閑農業園區74個、餐飲類農家樂300家,農家客棧292家。今年,我市計劃在13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生態休閑莊園、采摘園和垂釣園,在42個旅游扶貧村建設和提升農家游500戶以上。”市扶貧辦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建設“三網”
完善旅游服務
旅游交通網建設。以全域旅游理念,優化完善全市道路交通路網規劃。依托“一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和“一環九射”鐵路網,大力推進縣、鄉主干道網絡和景區連接路網建設,打造一批縣、鄉景觀大道,暢通景區道路“最后一公里”,實現城鄉、景區互通互聯。加快京沈客專、承德普寧機場建設,推進圍場、灤平、平泉和豐寧通用機場建設,到2018年形成公路、鐵路、航空體系完備、便捷通暢、立體高效的旅游交通格局。
旅游服務網建設。加快旅游飯店和旅行社業發展,到2020年,全市星級酒店數量達到60家,總床位達到2萬張,全市接待總床位達到20萬張,旅行社達到200家。加強停車場、旅游集散中心、游客中心、旅游廁所、自駕車營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到2018年,全市新建、改建停車場60個,新增面積40萬平方米;市區建設1處大型旅游集散中心,各縣區新建或改建1—2個旅游集散中心;建設10家自駕車(或房車)營地。開展“旅游廁所革命”,集中用3年時間,新建、改擴建廁所400座。開通市區直通A級景區旅游專線巴士,中心城區和景區周邊規劃建設便于游客步行和騎車的綠色通道。
智慧旅游網建設。以列為國家京津冀旅游大數據試驗區為契機,加快建設承德旅游大數據中心和旅游云服務平臺,推進智慧景區、智慧鄉村、智慧大道建設,促進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創新旅游預訂、咨詢、電子支付等數字化方式,建設在全省領先的智慧旅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