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財政局通過完善制度設計、落實資金保障、創新扶持方式,強化財政金融互動四項舉措促進工業經濟穩增長。
一是完善制度設計。
著力在花錢建機制上下功夫,積極會同市經信委完善工業發展財政扶持政策制度設計。印發了《成都市促進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發展的若干專項政策》《關于加快成都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專項政策》,擬定了《關于加快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大高端成長性產業以及工業園區建設發展的政策制度。認真貫徹落實投資促進相關政策,支持更多大項目、大企業落戶成都,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加大結構性減稅力度,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二是落實資金保障。
2016年安排市級重大產業化資金10億元,強化電子信息、汽車、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重點產業集群招商的統籌推進,著力引進建設一批100億、50億、30億級的重大項目及核心配套項目。落實市級工業園區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重點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工業集中發展區提檔升級和園區內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做好資金保障的同時,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強化結余結轉資金管理,積極開展預算執行中期評估,盡財力可能保障好市委、市政府重大工業項目建設需要。
三是創新扶持方式。
加快推進財政資金“補改投”工作,創新采取基金等方式,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我市產業發展。制定《成都市政府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完成規模20億元的成都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母基金)組建,已到位財政資金7.3億元。作為成都市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成功發起設立的首只基金—成都青桐匯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在成都高新區完成工商注冊,青桐基金總規模10億元,其中:引導基金出資2億元。同時,加快推進規模達400億元的成都前海產業投資基金,積極研究《成都前海產業投資基金實施方案》。
四是強化財政金融互動。
積極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工業經濟發展。建立健全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對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等重點境內外資本市場首發上市融資的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補助;對新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對新進入成都(川藏)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和融資板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持續發揮“壯大貸”效益,以8億元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資金池為基礎,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重點支持我市中小企業成長。分階段將民營企業應急周轉金規模擴大到5億元,幫助企業解決臨時性資金周轉困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