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摸清全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家底,搞清資產分布狀況,促進加強資產規范化管理,按照省財政廳的部署,綿陽市財政局以2015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清查工作啟動以來,針對全市行政事業單位數量龐大、情況復雜、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的現狀,該市財政局精心準備、多措并舉、精準施策,推動資產清查工作積極、穩妥、有序開展。
一、理順管理體制,突出清查工作“有人抓”。一是市財政局負責全市資產清查工作的統籌部署、制度建設、政策指導、業務培訓、軟件開發、數據運維、數據收集等工作,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配合,行政事業單位成立資產清查工作組領導和實施本單位資產清查工作。二是市縣財政、機關事務管理等部門結合地方實際,按照統一政策、統一方法、統一步驟、統一要求、分級實施的原則,加強協調配合、合理分工,扎實推進資產清查工作。目前,全市有9個縣(市、區)財政部門設立了資產科(處、股),資產清查工作“有人抓”、“能抓實”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加強政策解讀,突出清查內容“情況明”。一是明確清查范圍,包括執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和與財政有經費繳撥關系的社會團體。同時,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要求,將所有與行政機關尚未脫鉤的行業協會商會納入清查范圍。二是明確清查內容,對機構代碼和人員編制等單位基本情況,各種銀行賬戶、各類庫存現金及有價證券等單位財務情況,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對外投資、無形資產等單位各項資產全部進行清理核查,對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進行核實。三是明確政策口徑,對地方反映比較集中的劃轉地方政府平臺公司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工會和供銷資產、等如何清查的問題及時向省廳反映,統一政策口徑。
三、加大培訓指導,突出清查尺度“把握準”。一是廣泛開展業務培訓,打通資產清查政策落地實施的“最后一公里”。分別對涪城、游仙及園區財政部門、市級單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了專題培訓,解讀政策口徑,講解清查報表,演示軟件操作。二是拓寬溝通渠道,加大指導力度。通過開通熱線咨詢電話、財政政務管理平臺、QQ工作群等現代通信技術和網絡手段直接指導市縣和市級部門的資產清查工作,確保了清查政策尺度在各級得到準確把握。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突出清查手段“技術新”。全市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需依靠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才能提高效率。市財政局依托全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信息系統,規范統一平臺標準、流程設置、數據口徑,建立全市資產信息大數據庫,實現信息互聯共享。資產清查所有的盤點單、實物資產卡片信息在系統動態更新,資產盤盈盤虧和資產清查報表由系統自動提取生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夯實了資產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