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立創業扶持資金。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多渠道籌集建立縣級創業扶持資金,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50萬元,采取貼息、補貼、風險補償等方式引導勞動者創新創業,實行創業初始信用貸、創業發展信用貸以及給予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創業孵化基地(園區)運行補貼等。
二、實施四大創業保障工程。一是創客逐夢工程。為大眾創業創新活動提供良好的工作、網絡、社交和資源共享空間,推動創新創意成果轉化及與社會資本進行對接。二是創業領航工程。加大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實施力度,打造創業創新人才培養載體,激發大眾創業熱情,提升勞動者創業能力和素質。三是創業筑巢工程。整合利用現有閑置資源,提高現有青年創業園、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農民工創業園等利用率,新建電商孵化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場地支持。四是創業融資工程。發揮就業專項資金、產業培育發展引導基金、創業扶持資金等促進創新創業的杠桿作用,提高重點群體和困難人員創業金融服務可獲得性,引導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支持創業活動,壯大創業投資規模,破解創業融資難題。
三、推進重點群體創業。一是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創業。深入實施青年創業計劃,從加強創業教育培訓、提供資金和創業場所支持、加強創業公共服務等方面綜合施策,為青年和大學生創業提供有效支持和服務。開展青年創業園、民營孵化基地創建,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承載能力。培育符合青年創業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互聯網+”和現代服務業等高成長性項目,打造一批青年創業精品項目,引領更多青年投身創業創新活動。二是鼓勵高端人才創新創業。緊緊抓住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戰略機遇,將吸引高端人才來青創新創業納入促進就業創業的總體規劃。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學歷、戶籍等限制,吸引集聚國內外、省內外專業技術人員、科技創新團隊及留學歸國人員等高端人才來青創新創業。根據人社部門相關規定,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在創業服務、場地支持、融資渠道上提供支持。三是引導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將農民工、復退軍人返鄉創業與發展縣域經濟結合起來,緊密結合青陽縣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指導和幫助返鄉人員選準選好創業項目。鼓勵返鄉人員發展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互聯網+”和農村電子商務,支持返鄉人員網上創業。在符合村鎮建設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鼓勵盤活農村存量非農建設用地優先用于外出務工農民、復退軍人返鄉創業。積極組織返鄉創業人員與企業、市場和園區對接。落實各項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農村金融服務機制,加大對農民工等返鄉創業人員的信貸支持力度。依托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平臺,提供返鄉人員創業指導和服務。四是支持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落實針對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各項扶持優惠政策,建立創業實踐示范基地,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加強針對大學生村官的創業培訓和指導服務,激發大學生村官創業熱情,提高大學生村官創業能力。積極做好創業項目推介對接工作,推動大學生村官創業項目與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有效結合。鼓勵大學生村官領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服務業、農村電子商務等產業項目。為大學生村官創業富民提供借貸、融資和補助等支持。
四、打造兩大服務平臺。一是打造創業服務平臺。加強縣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建設,建立高水平、專兼職的創業導師隊伍,吸納有實踐經驗的創業者、職業經理人和其他專業人員加入,為創業者提供“一條龍”創業服務。二是搭建創業創新競賽平臺。按照“政府引導、公益支持、市場運作”模式,支持相關部門、社會團體針對不同群體組織開展創業創新項目競賽,搭建創業者交流平臺。扶持創業大賽項目落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