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作者:謝卓維
才剛邁入2023年,險企便增資“補血”忙不停。
1月10日,銀保監會批復顯示,同意國壽財險增加注冊資本90億元,增資完成后,其注冊資本將由188億元變更為278億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國壽財險表示,本次增資將有助于提高公司承保能力,提升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推動公司健康持續發展。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國壽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55.58%、192.11%,均低于同期財險公司平均值238.9%、205.3%。
今年以來,還有愛心人壽增發3.2億股獲批;太保產險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可轉債獲批。當前,保險公司為提高公司承保能力保障可持續發展,不斷拓寬資本補充渠道,補充資本金。
據長江商報記者統計,2022年,保險公司累計增資發債超750億元。其中,共有24家險企公布增資計劃,擬增資總額達到422.82億元;10家保險公司獲批發債,累計達328億元。
國壽財險成注冊資本最高產險公司
保險公司打響新年補充資本金第一槍。
1月10日,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國壽財險增加注冊資本90億元的申請,增資完成后,國壽財險注冊資本由188億元變更為278億元,直接躍升為注冊資本金最高的產險公司。
據公告,此次增資將由其兩大股東國壽集團、中國人壽按現有股權結構共同出資。其中,國壽集團增資54億元,中國人壽增資36億元。增資完成后,兩大股東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公開資料顯示,國壽財險背靠中國人壽,成立于2006年,經營范圍包括財產損失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
近年來,國壽財險營業收入保持持續增長趨勢,保費規模穩定擴張。2015年,國壽財險保費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2022年前三季度,國壽財險實現保費收入752.98億元,同比增長9.49%。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國壽財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55.58%、192.11%,雖滿足監管線要求,但均低于同期財險公司平均值238.9%、205.3%。
除國壽財險之外,2023年以來,還有兩家險企的開啟“補血”模式。
1月3日,銀保監會北京監管局網站披露,同意批準愛心人壽申請增加注冊資本金。據了解,此次愛心人壽增發3.2億股,增資后,愛心人壽注冊資本金將由17億元增加至20.2億元。其中,此次增發將全部由新增股東北京新里程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認購。增資完成后,北京新里程將持有總股本的15.84%,成為愛心人壽第一大股東,這也是愛心人壽成立五年來首次增資引入新股東。
除增資外,還有險企使用發債的方式補充資本。1月9日,太保產險發行不超過100億元規模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獲銀保監會批復。
值得一提的是,太保產險與國壽財險同樣存在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滿足監管線要求,但均低于同期財險公司平均值的問題。
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太保產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68%、221.9%。
險企資本補充渠道多元化
伴隨2022年險企償付能力新規落地,保險公司繼續補充資本需求旺盛,增資規模也持續保持高位。
2022年一季度,銀保監會發布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簡稱“償二代二期工程”)開始執行。該規定明確了保險集團的償付能力監管要求,防范保險集團償付能力風險,促進保險集團提高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能力。
受其影響,為完善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及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許多保險公司加快補充資本的步伐。
據長江商報記者統計,2022年,保險公司累計增資發債超750億元。其中,共有24家險企公布增資計劃,擬增資總額達到422.82億元;10家保險公司獲批發債,累計達328億元。
增資方面,中郵人壽獲批增資達71.6億元居于首位;英大財險獲35億元增資次之;此外還有7家險企增資超10億元,分別為平安養老增資21.49億元、平安健康增資26億元、太保健康增資19億元、鼎和保險增資16.25億元、中韓人壽增資逾15億元、漢諾威再保險增資15億元、泰康養老增資1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險企增資大多來源于老股東,僅有中郵人壽、鼎和財險、中韓人壽引入新股東增資。
發債方面,中郵人壽、利安人壽、工銀安盛分別獲批發債80億元、50億元、50億元,居于前三位;民安人壽、國任財險、人保健康均獲批發債30億元;此外還有泰康養老、英大泰和、太平再保險、海保人壽分別獲批發債20億元、15億元、13億元、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