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從正在召開的貴州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政協第十三屆貴州省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獲悉,致公黨貴州省委提出,貴州醬酒產業仍然大有可為,尤其是銷售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并對貴州醬酒產業發展提出了六大建議。
貴州省政協委員、致公黨貴州省委副主委楊云勇代表致公黨貴州省委在聯組會議發言中指出,2017年以來,全國白酒產量呈持續下降趨勢,而貴州醬酒產、銷、利潤等指標均實現逆勢增長。據《2021-2022中國醬酒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醬酒行業產能60萬千升、約占全國白酒產能8.4%;銷售收入1900億元、約占全國白酒行業銷售收入31.5%;利潤780億元、約占全國白酒行業利潤的45.8%;醬香酒以不足10%的產能,實現了白酒行業1/3的營收、45%的利潤。2021年,貴州醬酒產能50萬千升以上,并以45-50%的增速快速發展,為貴州省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目前,貴州省醬酒市場銷售方面,存在醬酒品牌龐雜,品質良莠不齊,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上以次充好、貼牌侵權、包裝打擦邊球、網絡電商平臺過度宣傳和低價營銷等亂象,部分商家通過亂標年份、內供、隨意編造機關專用、洞藏、土藏、酒糟藏、原漿等名頭胡亂鼓吹,甚至抹黑產區,使部門經銷商及消費者無法識別產品類型的優劣,導致了消費層間的不信任度提升。
致公黨貴州省委認為,貴州醬酒銷售還需要從建設品牌形象、創新市場營銷機制、明確生產標準、充分利用工業互聯網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斷提升貴州醬酒市場份額。對此,建議:
一、維護貴州醬酒品牌形象。強化產品質量認證等專業知識宣傳,形成品牌宣傳的一整套組合拳,營造良好產品形象。一是形成區域公共品牌,打造地標核心產區,積極申請“中國醬香”“貴州醬香”等地理標志產品,注冊“中國醬酒”“貴州醬酒”等區域公共品牌。二是制定醬香酒產品品質標準分級體系,從原料產地、存放時間、口感特點、香味濃淡等方面進行提煉宣傳,堅決打擊遏制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自毀品牌的亂象。三是加大查處力度,聯合工商等行政部門和茅臺等行業龍頭企業,持續開展白酒生產銷售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仿冒違法違規行為,規范酒企生產經營秩序。
二、推進醬酒營銷多元發展。一是鞏固傳統渠道優勢,堅持流通、團購、酒店、商超等四大傳統銷售渠道主體地位,推進營銷多元化發展,擴大貴州醬酒市場份額。二是創建云端銷售,在線下鋪設大量醬酒文化體驗館,在線上建立手機端、電腦端等云端零售點,實現線上連接線下,零售連接服務的綜合營銷體系。三是打造品牌效應,堅持開展“遵義十大名酒”“名優醬香白酒神州行”等品牌推廣活動,擴大“茅臺鎮醬香酒”等地標品牌影響力。
三、制定醬酒生產貴州標準。一是規范企業生產,加強生產企業監管,制定并執行標準化的生產標準,對產區位置、車間標準、原料標準、釀制技藝、產品標準、產銷原則做出詳細規定。二是研究制定醬酒生產工藝“遵義標準”,提煉“123456789”大曲醬香傳統工藝標準,牢牢掌握醬香白酒生產標準“話語權”。三是突出產地優勢,做好生產地、執行標準、生產許可、核心區標識、地理標志產品等專業解釋,引導消費者認真查看、識別產品有關標識,提升消費者鑒別能力。
四、加強醬香白酒品質管控。一是鼓勵酒企秉承醬香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和純糧固態發酵工藝,全面加強原料、制曲、制酒等環節品質管控。二是禁止直接或間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醬香白酒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物質,保障醬香白酒品質。三是建立完善醬香年份酒標準,引導白酒企業加快建立完善年份酒管理制度和生產記錄管理系統,構建從原料、生產、貯存、勾調及成品溯源保證體系。
五、加速白酒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一是推進醬香白酒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創新應用,建立健全醬香白酒產品溯源體系,提高產品質量管控能力。二是支持有意愿、有條件的酒企開展數字化轉型,實施從原料到生產釀造、勾調灌裝、包裝、銷售、倉儲、物流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實現醬香白酒產業供應鏈的高效協同,推動產業鏈上企業生產資源的全面流通、動態配置、有序共享和創新應用。三是建設省級白酒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整合各部門相關醬酒產業數據資源,打破部門“數據孤島”,推動醬香白酒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高效,不斷提升行業數字化治理水平和監管服務能力。
六、拓展貴州醬酒消費市場。貴州要根據各級市場需求情況,采取精準措施加大宣傳營銷,不斷提高貴州醬酒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