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在連續兩個月小幅下降后,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企穩回升。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24億美元,較9月末上升235億美元,升幅為0.77%。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在3.1萬億美元上下波動,總體保持穩定。
從賬面看,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是影響月度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兩個主要因素。10月份,受主要國家貨幣政策預期、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略有下跌,歐元、英鎊對美元匯率均有所反彈,外匯儲備以美元為計價貨幣,這意味著非美元貨幣折算成美元后外匯儲備增多。此外,還有資產價格上漲產生的正估值效應。
分析深層次原因,10月份外匯儲備環比小幅增加,主要受兩方面因素支撐:一方面,10月份我國貨物貿易實現順差851億美元,持續保持高位,經常賬戶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性順差在跨境資金流動中發揮穩定作用,有利于支持外儲規模總體穩定;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繼續支撐外儲規模保持穩定。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境內外匯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理性有序,實屬不易。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外匯儲備較上年末下降2212億美元,其中,全球“股債雙殺”造成的負估值效應約為2822億美元。扣除這個因素,在美元大幅升值的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保持相對穩定。在很多國家消耗外匯儲備穩匯率的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企穩回升,反映出我國對外經濟的韌性。
長期以來,市場對外匯儲備規模變動有較高關注度。規模下降時,有人擔心外匯儲備的穩定性;規模上升時,則懷疑熱錢流入流出有問題。實際上,每月公布的外匯儲備規模數據是余額,也就是賬面價值,外匯儲備規模月度間的增減波動屬于正常現象,需要辯證看待,無需過度擔憂。
展望未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仍有堅實基礎。盡管全球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國際收支結構穩健,經常賬戶保持合理規模順差,人民幣資產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市場適應能力也在增強,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將更好地發揮,匯率“自動穩定器”功能逐漸顯現,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合理水平,將繼續抵御外部風險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