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0月28日晚間,中公教育發布2022年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67億元,同比增長15.3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24.01萬元,同比增長108.6%,環比增長107.66%。第三季度業績同比、環比均實現扭虧。
檢索中公教育三季報發現,報告期內業績同比、環比均實現扭虧的主要原因是隨著疫情常態化和防控措施精準化,三季度招錄考試恢復正常,中公教育通過組建創新戰略研究院,聚焦職業培訓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深研優化課程體系,強化細化延遲至三季度的各序列考試培訓工作,實現公司業務量與營業收入逐步轉好,經營提振計劃持續顯現。
此外,公司積極整改,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優化機構設置、人員配置和內部考核方式,努力降低成本費用。報告期內,公司銷售費用同比下降25.45%,管理費用同比下降49.75%。
與此同時,中公的職教戰略轉型也在持續推進,不斷在職業教育領域人才培養方面加大供給。截至目前,依托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等先發優勢,中公教育現已與騰訊、京東、北京大學、央廣網等全國百余所企業及多所院校合作,目前所開設課程已覆蓋2022最新版《大典》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師等17個數字經濟職業方向,通過與高等院校專業共建、人才培養等各模塊優勢共同培養數字化產業人才。
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單獨成章進行一體部署,并明確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目標要求。結合今年5月教育部重新修訂《職業教育法》,以及9月中央制定“政策貼息+專項再貸款”的組合拳,重點支持教育領域的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教育行業近期又重新成為資本市場焦點。10月17日至27日,申萬教育指數累計漲幅3.24%,期間最大漲幅超過7%。
展望今年四季度,中公教育表示,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公司將采取更加謹慎的態度,通過持續推進精益化經營,降本增效、結構性產品調整、加速布局職業教育發展等措施,努力實現2022年度經營提振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