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客戶端 作者:邵藍潔
(資料圖片)
曾經的“前置倉第一股”每日優鮮決定放棄前置倉模式。
7月28日,北京地區的消費者打開每日優鮮App后,在首頁上看到一則醒目的通知,“配送通知:最快次日配送”。值得注意的是,7月初,每日優鮮剛剛關閉了9個城市的極速達業務,至此,依托于前置倉的30分鐘極速達業務全面關停。
生鮮曾經是每日優鮮的優勢品類,從目前的商品頁面來看,新鮮蔬菜類目下,已經沒有葉菜類商品,僅剩下紅薯、土豆、紫薯、玉米等耐儲存方便運輸的根莖類商品,并且都為大規格包裝商品,比如5斤裝的地瓜,3盒鹵水北豆腐。時令水果類目下,幾乎沒有當季水果,只有箱裝規格的奇異果、紅富士等水果,在最近的商品評價中,購買了葡萄和千禧圣女果的消費者都給出了“不新鮮”的評價。
此次北京等城市極速達業務關停,每日優鮮對央廣網解釋,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個月里,每日優鮮頻繁調整業務。據報道, 6 月 30 日到 7 月 1 日三天內,每日優鮮連續關閉了蘇州、南京、杭州、青島、深圳、廣州、濟南、石家莊、太原 9 個城市的業務,只剩下了北京、上海、天津和廊坊四個城市。不過,每日優鮮對此解釋稱,以上9個城市只是關停極速達業務,次日達業務還在正常運行。
7月14日,每日優鮮發布公告,宣布與山西東輝集團達成股權戰略投資合作協議。據協議顯示,山西東輝集團或其指定關聯方將認購每日優鮮約29851萬股B類普通股,價值折合2億元人民幣。7月19日,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曾斌卸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經理。與此同時,裁員和供應商欠款的消息始終圍繞著每日優鮮,今年5月,每日優鮮拖欠供應商款項被朝陽區人民法院強制執行532萬的新聞,引發外界關注,而此時距離每日優鮮上市僅僅一年時間。
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搶先在美股上市,上市當日就遭遇破發,發行價13美元/股,當日收盤報9.66美元/股,較發行價下跌25.69%,總市值為22.74億美元。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
每日優鮮以前置倉起家,但生鮮的毛利根本覆蓋不了30分鐘配送的履約成本,因此前置倉的商業模式是否成立也一直是業內爭論的話題。每日優鮮也試圖轉型,2020年底,推出了智慧生鮮業務,2021年啟動了零售云業務,當時,時任合伙人兼CFO王珺曾對外表示,若每日優鮮繼續重點做前置倉到家業務,至多也只能占到生鮮和快消市場規模的6%-7%,而做平臺則有機會搶占25%乃至40%的市場份額。
每日優鮮從C端轉向B端,并以此為賣點,在2020年12月拿到了青島國資委20億元的戰略投資。但“供應鏈”和“平臺化”的業務并不比C端容易,反而需要投入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源,每日優鮮還沒有在B端業務上做出成績,就先遭遇了C端業務的大撤退。
自今年4月19日后,每日優鮮的股價就長期持續處于1美元以下,最新財務數據還停留在2021年第三季度,2021年Q3,每日優鮮凈虧損為9.74億元。美東時間7月27日收盤,每日優鮮股價已跌至0.236美元/股,不足發行價的2%,總市值僅5545萬美元。根據納斯達克規定,上市公司股價若連續30個交易日低于1美元就會收到退市警告,每日優鮮離退市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