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8日訊 讓一個普通家庭“一夜回到解放前”往往只需要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疾。如不幸患上重疾,看病貴、用藥難的問題都是巨大的考驗,但患者的病情拖不起、等不得。這時候,保險可以發揮什么作用?被保險人又將如何用好保險服務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幫助?
案例:
2021年1月3日,腹痛多日的賴女士在這一天來到醫院就診,本以為只是普通的腸胃問題,不料竟被確診為“盲腸癌(III期)”。
2021年2月25日,京東安聯保險理賠小組收到了賴女士關于“特藥服務”的申請,以進行靶向治療。經核實,賴女士在2020年4月投保了京東安聯京彩一生防癌險(水滴版),保單有效期至2022年4月。她的情況符合保單約定的特藥服務范圍。京東安聯保險根據由被保險人的主治醫生簽字確認、并有醫院蓋章的處方箋,聯系健康服務合作方迅速為賴女士安排特藥和配送服務,保障賴女士及時用藥,獲得必要的治療。2021年京東安聯保險根據醫生處方一共為賴女士安排了10次“特藥服務”。
風險提示:
根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癌癥數據》,中國40歲~74歲人群中,大約有1.2億人屬于腸癌高危人群。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趨勢,每年增速約4.2%,遠超2%的國際水平。好在隨著醫療技術的提升,及時治療可以取得明顯效果。
靶向治療是通常較理想的治療方式。它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的方式,特藥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副作用相對較小。 但是,靶向治療的費用昂貴,而且并非所有的靶向藥物都已納入社保報銷范圍,全額自費的壓力對很多患者家庭而言是難以承受的。
京東安聯保險建議:
商業醫療險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尋求商業保險保障和服務來解決用藥貴和用藥難的問題成為消費者對抗大病風險的熱門選擇。
選擇商業醫療險時,很多人會關注保費和保額,認為保險公司的作用只在于事后提供理賠。但事實上,目前保險公司的理賠服務已經變得更為豐富,功能也已經從事后前移至事中。提供特藥服務、綠通服務等就是理賠服務前移的例子。
根據京東安聯保險近期發布的2021年理賠服務報告,去年京東安聯保險共提供住院綠通和墊付服務60次,合計墊付金額達220.5萬元,緩解客戶資金壓力。在資料齊全情況下,綠通服務的相關申請在1-2個工作日能收到審核結果。
建議被保險人多花幾分鐘仔細閱讀保險公司關于產品服務介紹,在關鍵時刻能獲得意想不到的幫助?!?/p>
(為保護客戶隱私,文中人士已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