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前如何呵護好資本市場,記者采訪了中國證券業協會理事、中原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菅明軍。菅明軍談了三點建議:
一是上市公司應真正對投資者負責,搞好現金分紅。穩定且較高的現金分紅是投資者穩定可靠的最后一道安全邊界。只要企業盈利情況好,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股息,意味著經過一定的年限,投資者就能收回投資成本,再加上股市總會有表現好的時候,投資者只要能抓住一、兩次這樣的機會,就會有比較好的收益。中原證券在2014年香港上市的時候、和2017年初A股上市及2020年7月A股定增的時候,都承諾公司每年拿出可供分配凈利潤的50%以上用于現金分紅,而且是每年兩次現金分紅,利潤多了多分(最高的年份即2025年我們港股的股息率曾經超過了10%),利潤少了少分,始終與投資者保持一種唇齒相依、血脈相連的良好關系,把對投資者負責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總是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些業績很好的上市公司不能很好地對投資者分紅。
二是按市場規律科學確定股票發行價格,不能盲目、過高地定價。一只股票上市該定多少價格,既有科學的內在根據,更要有對投資者高度負責的態度。在企業內在價值的基礎上,把發行價格定得合適一些,給投資者留下較多的盈利空間,那么投資者在企業上市的時候會跟著你走,定增和發債時也有可能跟著你走,這樣大家一路同行、風雨同舟,有什么不好呢?為什么非要把發行價格定得很高,一上市就破發,甚至上市不久就腰斬,這樣的企業會行穩致遠嗎?一定意義上說,投資者是水,上市公司是舟,不體諒投資者的心聲和訴求、不照顧到他們的利益,上市公司早晚要翻船。
三是建議對任何板塊的上市公司都要嚴把盈利關。目前我國的投資者結構中90%以上都是散戶,大家辛辛苦苦積攢一部分資金投資于股市,很不容易。但受種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散戶投資者的研究能力不足,其對上市公司的辨別判斷能力有限,加之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多,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判斷就更加困難,因此有關各方都應更多地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嚴把擬上市公司的盈利關,現階段不盈利的企業盡量別讓它上市,替投資者把好資本市場最基本的關口,別讓投資者失望和傷心。
總之,搞好上市公司是確保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基礎,而搞好上市公司就完全如同做人一樣,必須誠信為本。重視分紅、合理定價等就是誠信的表現。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和支持指導下,只要上下各方一起行動,從根子上把影響資本市場發展的深層原因都找出來,并及時堅決果斷地加以解決,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