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興證全球基金
當我們選擇風景如畫的路線,而不是最快的線路時;當我們感興趣的是過程而非目的時,我們就是在雀躍而行。
——《百歲人生》
在市場喧囂起伏之時,最近讀到兩本書感觸頗深,分別是《百歲人生》和《巴芒演義》。
《百歲人生》是一本述說人類長壽后種種變化的書,其中有一個觀點印象最深,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在人生中面對的選擇和變化更多,試錯的機會也變得更多,故而短暫的失利有時候對于百歲人生而言只是一霎而已,并不改變其輝煌。
而后讀到《巴芒演義》,竟在書中找到與《百歲人生》相貫穿的道理,巴菲特今年92歲,在其近百歲的人生中,經歷了很多變化,也遇到了不少投資“挫折”,但這些并未影響其偉大之處。
股神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對投資中短暫的“挫折”更不必太苛責,在長久的投資之旅中,應對方式或許更加應該成為關注的重點。
投資大師踩過的“坑”
比起喜詩糖果、可口可樂這樣經典的成功案例,巴菲特在投資生涯中,也遭受過諸如通用再保險這樣的投資“挫折”。
保險一直是巴菲特喜歡的行業,尤其在巴菲特前期收購蓋可保險十分成功的情況下。
1998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寫道:真正令我們感到興奮的是保險部門,蓋可正在處于爆炸性的成長階段,而這種爆炸性成長預計還將持續下去。
正是在這種極度亢奮的狀態下,巴菲特談成了通用再保險的收購。
然而接下來的兩年,全球連續發生多起重大災害,通用再保險支付了巨額賠付,不僅如此,1999年通用再保在電影保險等領域也遭遇重創,直接拖累了伯克希爾的表現。
在當年指數上漲21%的情況下,伯克希爾當年年度投資回報率僅0.5%,股價腰斬。
故事到這里,你大概會期待事件出現轉機。
但事實是,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直接導致通用再保險損失超過17億美元。
200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提到通用再保時,用“事實證明我的看法大錯特錯”來形容這筆投資。
巴菲特在通用再保上持續“失血”使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通用再保本身其實只是眾多案例中的一個,巴菲特實際經歷的起伏遠不止于此,那么面對投資“挫折”,投資大師是如何應對的呢?
面對投資“挫折”,投資大師這樣做
1.重新審視標的價值
比起其他行業,保險行業相對復雜,巴菲特在持續購買蓋可保險股票期間,也有另外一個人持有著蓋可保險的股票,他就是被稱為保險專家、創造了投資界著名術語“戴維斯雙擊”的戴維斯。
然而巴菲特與戴維斯卻做出了相反的操作,戴維斯在巴菲特買進蓋可保險股票并將其價格從2美元推升到8美元的過程中進行了清倉,倒在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蓋可保險之后股價一度漲超60美元。
所以保險業本身單從報表上其實很難分析其未來,對普通人如此,對戴維斯這樣的投資專家亦如是。
在遭遇通用再保巨大損失之時,巴菲特開始重新審視標的價值,并對相關流通合約進行梳理清算。
與此同時,巴菲特開始調整再保衍生品部門,并對管理層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考核和調整。
2.復盤錯誤原因,打破慣常邏輯
2001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復盤了保險投資的三項原則,認為好的保險公司能夠妥善衡量風險,并嚴格限制承接的業務內容,同時避免可能引發道德風險的業務。
信中也對通用再保的投資進行了反思:9.11事件的發生證明我們對于前述的第一、二條原則執行較差,在設定費率及評估累計風險方面,我們忽略或者低估了大規模恐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這次的誤判也改變了巴菲特一貫的收購邏輯。
巴菲特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往的收購主要決定在于,“我們對該企業的基本面潛力的看法如何”再加上“經營團隊的品質”,而這次,我們意識到了“調查核查”扮演的重要角色。
3.著眼更長期
在巴菲特的投資生涯中,有不少標的都經歷過短時的波動,并在長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重新審視標的并決定繼續持有后,股神更加著眼于長期價值。
不僅如此,在2022年最新的致股東信中巴菲特也提到:請特別注意,我們持有股票是基于我們對其長期業務表現的預期,而不是因為我們將它們視為利用短時市場變動的工具。
面對市場震蕩,應對比預測更重要
投資“挫折”可能在所難免,但如何應對或許我們也能從投資大師的身上受益良多。
普通投資者在市場震蕩時,尤其容易感受到“挫敗”,別擔心,曾經也有無數投資大師正感受著數倍于此的挫敗感。
重新審視手中的投資標的,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認真地研究持有資產的基本面,同時將其進一步與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匹配。當然,也可以考慮將選擇和考量標的這樣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與專業投資者同行。
復盤投資過程并及時調整,傾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為什么市場漲漲跌跌會讓我們心煩意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內曼研究發現,人們在面對同等的收益和損失時,虧損帶來的痛苦程度比同等收益帶來的快樂程度要更大,也就是說我們對虧損更加敏感。
在投資中,你觀察的越頻繁,感受就越差,這會導致你在恐懼和貪婪之間反復循環,在震蕩市場中感受尤其強烈:當市場下跌時,總是過度焦慮和恐懼;而市場上漲時,你卻需要在更大幅度的上漲中才能獲得快感。
著眼更長期,享受時間的價值
重新審視標的后如果你依然對持有的資產了解并保有信心,那么以更長期的視角看待手中資產就成為了關鍵一步。
以滬深300指數為例,將滬深300當年漲跌幅與最大調整幅度繪制如下圖,或許更容易幫助我們理解短期波動是權益投資的一部分這個道理。
數據截至2021/12/31.風險提示: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