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批民營上市公司創始人步入退休年齡,A股上市公司在過去幾年迎來了“二代”接班潮。統計數據顯示,以A股民企中目前實控人兼任董事長的公司為樣本,58%的董事長年齡超過55歲,60歲-65歲占比14%、65歲以上占比12%。2010年以來已退休交班的民企創始人,平均退休年齡為59歲,意味著未來幾年大量民企面臨交班。近幾年來,A股也頻現上市公司交班案例,僅廣東A股公司就有信立泰、易事特、蒙娜麗莎、聚飛光電、潔特生物、超華科技、中青寶等多家公司進入接班軌道。
接班后業務趨多元但盈利放緩
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后的今天,眾多民企已進入交接期。受到傳統觀念、職業經理人制度不成熟等因素的影響,A股民營企業以“子承父業”的內部傳承為主。以“創二代”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為接班標志,至少有30余家廣東上市公司已經實現接班。而“創二代”進入公司工作,為接班鋪墊的情況則更多。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將實控人和董事長視為公司權力的兩大象征,統計上市民企 2010年以來兩個職位的變動發現,有174家公司實控人發生變化,且變更前后實控人姓氏相同,極可能是家族內交接,有154家公司實控人沒有變化,但是董事長發生變化且變更前后董事長姓氏相同,也極可能是家族內交接。由此看來,2010年以來A股或有數百起家族內部的公司權力交接。
“創二代”接過上市公司接力棒后表現如何?研報顯示,創二代接班后,整體上業務趨于多元,但利潤增速放緩、盈利能力下滑。該研報以上述兩類公司為樣本,統計接班前后幾年公司基本面變化。業務層面,51%的樣本公司在交接班后第一大業務發生變化,并且第一大業務營收占比均值由接班前一年的64.4%降至接班后第三年的60.2%,意味著新任領導上任后普遍會進行業務拓展,多元化傾向較強,體現出“創二代”的變革思想。
盈利方面,61%的樣本公司在接班后利潤增速中樞出現下滑,歸母凈利潤均值在接班后第一年后基本沒有增長,創二代接手后公司基本面持續走弱。
“二代”普遍積極擁抱年輕市場
同時,羊城晚報記者梳理了30多家廣東上市公司“創二代”接班后的表現發現,“二代”接班后表現各不相同,既有帶領企業成功轉型,創造新業績增長點,也有接班后管理不善業績乏力。
記者梳理發現,這30多家上市粵企“二代”以“80后”和“90后”為主,他們普遍擁有海歸、國際化視野及多家公司管理經驗,大多數銳意改革。在“二代”接班后,不少公司采用了更創新、多元和年輕化的發展戰略,如深圳中青寶互動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青寶”)就是典型的一個。
成立于2003年的中青寶是中國首支A股上市游戲公司,2020年年初,中青寶發布公告,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李瑞杰申請辭去總經理職務,李瑞杰的兒子李逸倫成為總經理。1994年出生、當時年僅26歲的李逸倫正式接管中青寶,成為A股市場最年輕的接班“二代”之一。
李逸倫走馬上任后,也展現出年輕一代管理者的特點,啟用年輕管理層,通過“街頭文化”與云游戲打入年輕市場。在企業戰略上,提出了“游戲業務與云服務”雙輪驅動發展方向。在李逸倫的主導下,中青寶宣布布局云游戲平臺,聚焦5G的商業化應用,探索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與游戲產業的融合。
“二代”接班中,同樣注重創新的還有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立泰”)的接班人葉宇翔。葉宇翔接班較早,2004年,30歲的葉宇翔就進入到信立泰,歷任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2007年獲任總經理,兩年后,信立泰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信立泰曾是中國仿制藥的重點企業,但如今已經把研制創新藥當作企業發展的主賽道之一。其年報中相繼提到“打造創新型國際化制藥企業”、踏上“創新+國際化”征程。在葉宇翔的主導下,信立泰2020年做出了一系列舉動,包括引入凱雷戰略投資、籌備定增、轉讓仿制藥鹽酸厄洛替尼和利伐沙班等。
有“二代”臨危受命但難力挽狂瀾
與李逸倫、葉宇翔等接班情況不同,部分上市公司“二代”接班時,公司已陷入經營業務、資金鏈等“泥淖”,而“二代”接班臨危受命,但往往難以扭轉企業頹勢。
宜華集團就是一個典型,宜華起家于廣東澄海的木材廠,創始人就是被稱為“潮汕資本教父”的劉紹喜。宜華系旗下曾擁有2004年上市的宜華生活(已退市)和2007年借殼上市的宜華健康,2018年,劉紹喜還一度登上《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但此后,宜華集團負面消息不斷,子公司相繼“爆雷”,宜華系陷入困境。
2020年4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宜華生活遭證監會立案調查,最終于2021年3月在上交所摘牌。2020年,宜華系爆雷,劉紹喜因債務違約,多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021年,劉紹喜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一直以來,宜華系就以劉紹喜和劉壯青、劉壯超父子三人為框架的家族式運作,“二代”中的弟弟劉壯超曾擔任上市公司宜華生活的董事長,哥哥劉壯青從2016年4月起擔任宜華健康的董事、總經理,但并未改變宜華系的經營困境,更未能利用上市公司為宜華系翻身。
如今,宜華健康業績虧損、訴訟纏身,近日更披露控股股東宜華集團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到了證監會立案調查。在2019年、2020年,宜華健康已經連續虧損,2021年預計會繼續虧損3.6億-5.4億元,且預計凈資產為-1.75億元至0元,存在“披星戴帽”風險。
由此看來,在A股市場上,“二代”接班并不總是接到“金餑餑”,也有不少接班時或接班后企業就陷入泥潭,或企業突遭變故,需要“二代”們力挽狂瀾。如“殯葬第一股”福成股份實控人李福成因涉嫌短線交易被立案調查,李福成之孫成為公司第三代接班人。湖北中一科技上市途中董事長突然逝世,其還在上大學的兒子汪立繼承其全部股權,成為新任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他們接班后都面臨極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