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2月25日訊(記者 張明江) 日前,平安基金發布公,旗下一只ETF基金募集失敗,這是去年10月份平安基金旗下另一只ETF募集失敗后連續第二只募集失敗的基金。
平安基金成立十年來,旗下基金規模依然依靠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平安基金曾期待依靠量化基金和ETF實現“彎道超車”,但隨著ETF連續募集失敗,平安基金旗下權益類產品尤其是ETF基金布局艱難。
平安基金旗下又一只ETF募集失敗
上周五(2月19日),平安基金發布公告,旗下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代碼:15979)于2021年11月18日開始募集,截至2022年2月17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平安中證港股通消費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規定的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這也并非平安基金近期僅有的新基金募集失敗案例,去年10月9日平安基金也曾公告旗下另一只新基金——平安中證細分食品飲料產業主題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募集失敗,平安基金最近兩只募集失敗的新基金均為股票ETF基金。
此外,在去年7月31日,平安基金旗下另一只新基金平安瑞福一年定期開放債券也曾公告募集失敗。
除募集失敗外,平安基金旗下多只新基金也曾發布過延長募集公告。
公開信息顯示,已經公告募集失敗的平安中證港股通醫藥衛生綜合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在去年12月3日曾公告延長募集期限,但即便延長募集期限依然沒能逃過募集失敗的噩運。
此外,平安成長龍頭1年持有混合去年曾兩次公告延長募集期限,平安盈盛穩健配置三個月持有(FOF)曾三次公告延長募集期限,2021年平安基金旗下共17次公告延長新基金募集期限。
旗下權益類基金迷你化嚴重
2015年后,隨著基金同質化和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益白熱化,量化主題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作為差異化和細分產品的重量級產品,成為眾多新成立的中小型基金公司規模增長的突破口和“彎道超車”的捷徑,平安基金也曾將指數型基金尤其是量化基金作為公司實現差異化經營的重點。
數據顯示,10年來平安基金旗下先后有23只ETF及ETF聯接基金、3只股票型增強指數型基金成立,寬基指數基金和窄基指數基金均已布局,此外平安基金旗下還有50余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混合型FOF和基礎設施REITs,權益類基金布局完整,但多年來平安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份額持續縮水,旗下權益類基金和固收類基金份額已嚴重失衡。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平安基金旗下基金份額合計4678.62億份,其中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份額分別為2459.32億份、1790.51億份,固收類份額占比超九成,旗下ETF、普通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及混合型FOF份額占比過低,非固收類基金迷你化嚴重。
數據顯示,包括混合型FOF及偏債混合型基金在內,平安基金旗下權益類基金數量共83只(A/C類份額合并計算),份額合計僅443.89億份,平均份額僅5.34億份。其中9只份額不足0.5億份、19只基金份額不足1億份、共48只基金份額不足3億份。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平安鼎弘份額已不足0.1億份,平安中證500指數增強、平安中證消費電子主題ETF、平安深證300指數增強三只被動指數型股票型基金份額不足0.5億份,還有平安富時中國國企開放共贏ETF、平安中證新材料主題ETF份額不足1億份,還有6只ETF份額不足2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