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0月27日訊(見習記者 蘇萌)日前,中國社會科學論壇(2021年):現代民族國家與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國際會議暨紀念楊堃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印度、伊朗、日本、馬來西亞、塞爾維亞、中國香港等10個國家和地區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論壇。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秘書長馬援在致辭中指出,當下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從民族學、人類學的文化視角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需要以全世界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文明互鑒為基礎。
據了解,本次論壇共分為三個會場,其中主會場的主題是“現代民族國家與各國人類學民族學”,分會場的主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和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繼承與發展”,以及24日舉辦的紀念楊堃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會議采取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圍繞五大議題展開討論,一是現代民族國家與民族共同體;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三是作為民族共同體研究的基礎學科,各國民族學、人類學承擔起構建本國民族共同體的重任;四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民族學、人類學的繼承與發展對于民族共同體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五是回顧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的傳統、探索新的發展方向。
其中,“民族共同體”建設,是各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本次論壇最為核心的議題之一。
在討論現代民族-國家問題時,與會學者分別從各國實際出發討論了國家和民族之間的關系。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所長王延中指出,從歷史上看,中國和民族國家之間在歷史上并不同構,因為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中,強調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的國家建設與中華民族建設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關聯。
本次論壇中,國際學者圍繞共同體建設進行多方位的學科思考和熱點問題探討,并分享了國際社會共同體建設的經驗和教訓。最終,與會學者一致認為民族學、人類學學要展示出應有的學科擔當,將其自身的發展與現代民族國家和民族共同體的建設緊密結合,從而實現自身的大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