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藍皮書課題組日前在評述中國股票市場時認為,中國股票市場雖然20多年來發展得很快,從上市公司數量到市值規模都已經達到或超過一些發達國家水平,但自身的弱點和問題也明顯,“花不美因根不實”。
上海社會科學院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上海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朱平芳表示,發展至今的中國股票市場是還不成熟、非有效和欠完善的市場,散戶和一些中小機構仍是市場交易主體,長期滋生的過度投機的溫床始終存在。
朱平芳分析,中國股市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由于現貨市場正向利差效應微弱,即股市沒有長期分紅效應和機制約束,持續的財富效應缺失。內幕交易長期清而難除,投機氛圍難有改變。因此,股指期貨市場的功能不可能有效發揮;
中國股票市場有限的局部價值成長遇見不公的分配制度,市場參與者無法建立長期的投資理念,收益主要取決于資本利得,與成熟市場完全相反,這樣無疑會滋生濃厚的投機意識。市場參與者只能依靠買賣差價獲利,政策市、消息市的特征非常顯著;
股票市場長期微弱的負向利差特征為股指期貨市場提供了正收益的舞臺。而股指期貨市場不受標的物的流通量限制,可以把流動性溢價的收益展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投機風險高峰時刻兩者不是互為抑制,而是相互助長的,導致風險不斷提升;
市場總是聰明的,現貨市場的大多數參與者與衍生品市場的大多數參與者的平均專業知識儲備相差懸殊。當中國股票市場處于非成熟、非有效的初級階段時,持續的財富效應缺失會導致股指期貨因這種專業知識儲備的懸殊差異而被投機者利用,短期內很可能演變成對賭股指升跌的瘋狂投機游戲。
朱平芳認為,中國的股票市場正從“資金牛”轉為“改革牛”。2016年中國整體經濟增長依然面臨壓力,周期性的政策放松與推進結構性改革的緊迫性增強,類似1997~2002年經濟下行壓力推動政策放松與結構改革的情形。因此,相比于2015年的“股債雙牛”,2016年市場的投資重點將是在宏觀改革下尋找階段性和結構性機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一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