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汽車綜合12月17日報道中國的豪華車市場,如今越來越具有血雨腥風的味道。多年以來,憑借全價值鏈本土化、合資雙方協同效應以及強大的品牌力、營銷力等殺手锏,奧迪牢牢位居中國豪華車銷量頭名,成績的閃亮仿佛自帶了一種特別的“奧迪力”,競爭對手只能望洋興嘆。
2015年,中國車市急劇降溫,經濟“新常態”下汽車市場也進入了增長“低常態”。當豪華車市場的后起之秀不斷生長,汽車也越來越受市場驅動,受年輕驅動,而奧迪曾經最亮眼的“官車”身份在一點點褪色,常年穩居豪華車老大的奧迪與其追趕者的距離正在一點點縮短。
加速本地化,是奧迪多年以來制勝的法寶,如今成了追趕者闊步前行的利器。“官車”光環逐漸散去,競爭卻更加激烈,特別是作為全球豪華車市場翹楚的寶馬和奔馳在中國的表現越發搶眼搶眼,不禁讓人擔心:奧迪的老大地位還能做多久?曾經的“奧迪力”還能否依舊給力?
轉機:產品迭代 “年輕化”應對挑戰
奧迪在80年代就進入中國,深耕細作20多年,先入為主占盡優勢,這一點在全球市場表現更好的寶馬和奔馳也望塵莫及。據統計,奧迪品牌1-11月在華累計銷售汽車50.8萬輛,盡管11月交付銷量仍跌,但依舊占據中國近三分之一豪華車市場份額,并且銷量排名一直是各大品牌第一位。
實際上目前奧迪的兩款出力車型A4L和A6L都已經進入了生命周期的末端,但銷量上與競品旗鼓相當,2016年兩款產品將完成更新換代或重要改款,產品設計及品牌定位也會更趨于年輕化,以應對更為激烈的挑戰。此外奧迪方面宣布在2016年中期之前在華發布超過10款新車,以提振銷量表現。
本土化:奧迪Q5繼續領跑 輝煌與壓力同在
加速本土化,是奧迪多年取得輝煌戰績的法寶,如今也成了追趕者闊步前行的利器。寶馬、奔馳如此,后起的英菲尼迪在成立合資企業后,Q50、QX50兩款國產車型的快速跟進為其帶來了可觀的銷量。反面例子如雷克薩斯,堅持不國產,車型導入速度慢,曾經的豪華車第二陣營領頭羊易主捷豹路虎,國產化不斷加速的沃爾沃與之銷量差距也越來越小。
奧迪開創了豪華品牌本土化戰略的先鋒,同樣將本土化做到了極致,形成產品研發、零部件采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四個方面的"全價值鏈本土化"體系。在豪華車市場整體增幅放緩的情況下,上半年累計增長-1.7%,但奧迪旗下A4L、A6L、Q5幾款國產車型仍然有月銷過萬的強勢表現。其中作為B級豪華SUV的代表車型,奧迪Q5繼續以9.4萬輛的業績領跑第一陣營。
如果說以上三款車型是奧迪的中流砥柱,那新晉國產車型A3則擔負起全力增長的任務,去年這個時候還只有2,475輛,今年國產奧迪A3的11月單月銷量6199輛,同比增長了28.2%,1-11月累計銷量同比增長高達269%,可見本土化后威力大增。
本土化,一方面帶來成本的全面下降,車型導入更加快速,再就是對本土客戶需求的準確把握。自從奧迪A6開創了加長的先河,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后,“L”幾乎變成了在華所有豪華品牌的共識。正如一汽-大眾奧迪前總經理薄石所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按照中國的情況來做",繼續深耕本土化,想必擁有27年經驗的奧迪會繼續給中國消費者帶來驚喜。
科技:理性與感性的較量
不可否認的是,科技越來越成為影響汽車行業的關鍵詞,傳統主機廠在動力、配置、造型等方面的科技比拼日益升級,同時以谷歌、蘋果等為代表的外來者在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等方面的探索更是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如今,車聯網、智能化成為汽車未來發展的潮流,手機不離身的年輕人即使買車時也不忘關注能否與手機相連,一直主打科技的奧迪可謂恰逢其時。
在當今這個商品嚴重同質化的時代,在科技上精益求精的同時,如何感性地把原本冰冷的科技講給消費者成為越來越多品牌的追求,寶馬主張“悅”,而奔馳強調“唯有最好”,后起之秀英菲尼迪則將品牌精神定位為“敢愛”,并聲稱要做“最感性的豪華品牌”。
對企業來說,恰當的品牌營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科技方面有實打實的技術儲備。拿無人駕駛來說,當谷歌缺席今年的CES時,一輛名為“JACK”的奧迪A7無人駕駛車型成功從硅谷到拉斯維加斯,一路安全行駛900公里。自動駕駛普及到普通公路依然遙遠,但部分自動化功能已經開始得到應用,如2016款A4和Q7車型上會提供自適應巡航控制和車道保持輔助系統。
大勢之下,奧迪繼續堅持“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核心理念,品牌傳播上也開始由理性向感性過渡,提出“進取、尊貴、動感”的品牌價值,大量贊助體育、藝術、音樂活動。具體產品上,A3、Q3等新車型的熱銷讓奧迪原本嚴肅的“官車”形象發生變化,更多動感、時尚的元素不斷注入,深懷科技基因的奧迪正在年輕化、感性化。
隨著2015這個多事之秋漸漸落下帷幕,曾經的“奧迪力”在本土化、營銷力、品牌力等方面甚至還加了力,但是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奧迪能否繼續給力恐怕還要看現實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