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良酒的爆紅被業內認為是第二個“江小白”。而二者出圈的方式,都是在瓶身設計上下足了功夫,以此取得了年輕消費者的共鳴。
如今新興白酒品牌的爆紅,離不開資本的熱情追捧。但江小白如今面臨的困境是,隨著業績增速的下滑,資本對其投資的熱情,就明顯減弱。
現在江小白的落寞境地,正是光良酒發展之路上需要時時刻刻警惕的陰影。
畢竟,光良酒風光無限的營銷成果,同樣酷似江小白。甚至從江小白處遭優化的員工,也大多被光良酒收入麾下。
處處依賴于江小白發展路徑的光良酒,如何避免重蹈前者的覆轍。
殊途同歸的出圈模式
一直以來,白酒行業如雷貫耳的品牌,大家能瞬間聯想到的就是茅臺、五糧液等老牌白酒,然而在消費升級的大時代下,追趕潮流和更加注重特點的消費者們捧起了白酒業的一眾新興白酒品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小白。
江小白以在瓶身售賣青春情懷而爆紅,成為了行業中黑馬的存在,在這樣的爆紅密碼之下,不少新進酒企都開始在瓶身上下功夫。
眾多模仿者之下,在瓶身上另辟蹊徑的光良酒迅速躥紅,成為了第二個“江小白”。不過,與江小白賣弄情懷不同,光良酒是以數據化白酒開創了現代光瓶酒行業。
光良酒在包裝上做到了極簡,因為沒有外包裝,消費者可以直接看到瓶身,并且以“數據化白酒”的特點,也就是在瓶身標注了三年糧食基酒含量比例和原料比例而迅速受到了消費者的喜愛。
但是,無論是在瓶身販賣情懷“話說不完”的江小白,還是極簡的數據化光良酒,其實都是在瓶身上下功夫,說到底殊途同歸。
而江小白和光良酒真正崛起的本質原因,還是因為他們的受眾群體。
據三方調查數據顯示,光瓶酒的受眾占比中,70后、80后、90后的占比分別約為29%、42%、23%。
也就是說,光良酒符合了如今社會中流砥柱的這些人的潮流,所以被接受了。
不過,當賣點和受眾群體相似的情況下,光良酒也避免不了走江小白的老路。
營銷處處透露著江小白的影子
在流量時代的背景下,以流量為支點迅速爆紅的品牌不在少數,尤其是消費行業中更是隨處可見,這也導致很多新消費品牌嚴重依賴流量推廣。
作為新進白酒頭部品牌,江小白一直以來在營銷上面可是耗費了不少金錢的。
據悉,江小白2020年的營銷費用為2億元,占當年20億元營業收入的10%。
而后來爆紅的光良酒在廣告、推廣等方面也同樣下了不少本錢。
首先,光良酒邀請了奧運冠軍鄒市明代言,邀請了體育解說黃健翔、企業家馮侖、演員郝劭文及歷史學者于賡哲共同擔任品牌“不裝”摯友,詮釋自在人生。
之后又在《我和我的家鄉》和《我們的新時代》等主旋律影視劇中玩起跨界營銷,在《林深見鹿》、《張衛國的夏天》、《罰罪》等熱播劇中也有植入。
據悉,僅在2022年上半年,光良酒就陸續上播了十余部合作的影視劇、綜藝等。
這樣的宣傳營銷之下,其廣告、營銷等相關費用的支出恐怕也耗資不少吧。
靠營銷迅速被大眾認知,光良酒也做了和江小白一樣的選擇,而其品牌營銷的方式也處處透露著江小白的影子。
但怕就怕在,光良酒會在發展上一直走江小白的老路。
又一個資本扶持的爆紅產物
要知道,在江小白爆火之后,資本便被這一行業吸引了目光,紛紛跳入其中。
據悉,自2011年以來,江小白備受資本喜愛,一直到2020年末,其總共完成了四輪融資,其中不乏IDG資本、高瓴資本、天圖資本、黑蟻資本、華興基金、招銀資本、溫氏國際的身影。
資本的不斷涌現,促使了這個不同于傳統白酒領域的快速發展,而江小白就是資本進入新興白酒后的首位受益者。
在其之后,區別于傳統包裝酒的光瓶酒,正也逐步成為資本看好的新風口。
在光良酒爆火之后,成為了第二個受資本青睞受益者。
3月18日,光良宣布完成了由高瓴、BAI資本聯合領投的B輪融資,融資金額過億,明星資本的加注更讓光良酒備受關注。
在這一點上,光良酒依舊走在江小白走過的路上。
但是,如今的江小白,卻似乎被資本拋棄了。
2018年開始,江小白的營收增速已經有了放緩趨勢,在2019年,其增速直接腰斬,在2020年經歷了疫情沖擊后,江小白在外界看來是直接陷入了沉寂,而在2020年之后到現在,再沒有一個資本為江小白融資,可見其已經被資本拋棄了。
靠營銷手段起家,是經受不住強大沖擊的。
而光良酒的未來,市場也多有猜測,聲音最多的就是擺脫不了江小白的老路,瓶頸受限后被資本拋棄。而這,恐怕也將會是光良酒未來發展中一直要面臨的陰影。
在瓶身另辟蹊徑的光良酒,還能在資本故事中走出不同于江小白的路嗎?
江小白前員工流入光良酒
目前來看,光良酒很難擺脫江小白的陰影。
除了營銷方式處處有江小白的影子,發展之路上的融資階段也像極了當初的江小白外,光良在目前市場部里的很多員工其實也都來自原來的江小白團隊。
不久前,在社交平臺上有位自稱是江小白前員工的網友爆料稱:江小白正在進行大規模裁員。3000人的企業初步計劃要裁掉1000人。
另一員工稱:江小白所在的重慶總部裁員比例大概在20%,同時杭州分公司也要裁40%。
而對于此事,江小白是否認的,其表示“外傳的減員比例不符合實際情況”,并解釋,“鑒于對內外部環境的判斷,公司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相應情況屬于正常的業務和組織優化調整”。
然而,就在事情尚處于曖昧的情況下,有傳聞表示,江小白原來的團隊成員有不少去了光良酒。
江小白裁員情況如何我們以后再說,只說光良酒的公司容納了不少江小白的前員工,這一點上似乎也解釋了為何其這么深諳江小白的宣傳之道。
代替江小白不難,走江小白的老路也好走,但是如何掙脫其未來必將面臨的困境卻是光良酒需要自己努力的。
所以未來,光良酒究竟是成為流星還是恒星,我們并不能太早下結論,但光良酒想要走出新路,就不能太依賴于江小白的老路,而以現在其處處透露著江小白的影子來看,恐怕希望不大。(天一)